今年上半年,金牛区最重要的教育举措之一,莫过于引进了成都市直属优质教育资源——成都市第二中学(成都市科技中学校)(以下简称成都二中)。成都二中和金牛区教育局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将在大北片区新建校区,同时领办初中(成都市金牛区科技初中)和小学。其中备受关注的成都市金牛区科技初中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目前运行已有一个多月。

学校大门
这所自规划起便承载着众多金牛区家庭期望的新学校,是否真正回应了家长的关切?其“名校基因”在全新的校园环境中,又孕育出怎样独特的教学生态?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校园实地探访,试图解答教育界及家长们最为关心的疑问。

作为成都首个以“科技”命名的初中,金牛区科技初中在硬件设施和校园环境上都体现出浓郁的“科技感”。
一进校门,“科技报国”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学校党总支书记范轶春表示,这四个字奠定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们希望为学生打开探索未来科技的窗口,让他们以科技之力践行报国之志。同时,这也时刻提醒每一位学子:心怀远方,以科技之光,照亮报国之路。”
为此,学校配备了完善的硬件设施。除标准化教室外,还设有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体育馆、心理咨询室、理化生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及各类艺术教室。此外,学校还打造了3D打印、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智慧农业等科技功能教室。范书记补充道:“楼顶的光伏板可直接为食堂供电,这也是将绿色科技融入校园日常的体现。”

走廊外墙的航天元素
校园装修细节中也处处体现教育的温度与前瞻性。淡黄色的教学楼主体温馨而富有活力;走廊外墙装饰融入航天元素;报告厅舞台前,“做更好的自己”六个字熠熠生辉。我们还注意到,除每层楼配备直饮水机外,体育馆与操场旁还贴心地安装了户外饮水设备。

学校报告厅
“只有孩子们在学校感到舒适,才能更专注于学习,拥有更美好的校园体验。”范书记如是说。
下午3点30分,下课铃声响起,一群学生穿过宽敞的走廊,奔向科技趣味实验室。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正在探索趣味实验
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科技“小玩意儿”:磁悬浮地球仪、训练手眼协调的金属环轨道装置、静电球……同学们三两成群,边玩边讨论操作技巧。七年级7班的阳梓杰说,他和同学们一下课就喜欢来这里:“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后来渐渐好奇背后的原理,原来很多科学奥秘就藏在我们身边。”

上课铃响,同学们迎来了最期待的社团课时间。
信息编程课今天安排在户外进行。教学楼外,一排机器人随着音乐起舞,机器狗在同学们脚边穿梭,引来阵阵欢呼。一曲结束,老师问道:“有谁想试试自己操作?”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编程课上,师生与机器人、机器狗互动
信息技术老师曾然表示,编程对初一学生而言较为抽象,但机器人本身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这节课通过互动设计,激发他们对机器人行为背后编程逻辑的兴趣,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培养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考能力。”
与此同时,食堂里正进行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厨艺课,学生们亲手制作酸菜鱼,旁边还摆放着发酵好的泡菜;操场上,无人机绕飞训练与足球训练同步开展;体育馆里羽毛球课有序进行,舞蹈教室传来老师“数八拍”的口令……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成为校园文化最生动的注脚。

与生物知识结合的厨艺课
七年级9班的祝愿同学感慨:“学校并不是我想象中那种刻板、传统的样子,相反,它很酷!这里像是一个让我们自由尝试的大本营,每门课都有惊喜。”

拓展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而家长们则更关注学校整体的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
范书记介绍,学校深度融合成都二中的先进教育理念,借鉴其成熟的“弘毅课程体系”,构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层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全面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学校外墙
师资方面,学校教师团队由成都二中外派优秀教师、金牛区教育局选调优秀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优秀员额教师、部属院校优秀毕业生组成。中高级职称占比50%,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70%,兼具扎实学科素养与先进教育理念。
“成都二中派出6位优秀教师引领语数外等大学科教学。我们在招聘教师时,也由二中各学科教研组把关,确保用二中的标准选拔老师。”范书记说。
为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校与成都二中建立“双向互动”机制,通过教师交流、跟岗培训、联合教研等方式,实现文化融合、管理统一、资源共享与骨干辐射,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范书记还透露,明年,学校隔壁,即成都二中新校区将建成,附属小学也在同步建设中。未来,金牛区迎来的不仅是一所所新学校,更是一个快速成长、充满温度的教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