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长领读传薪火
书香满园迎萌新
亲爱的同学们:
新学期渐入佳境,第三期院长荐书也如约而至。这一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毛湛文教授为我们精心挑选了几把理解世界的“钥匙”。它们关乎我们每日身处的信息洪流,关乎我们与他人、社会的连接,也关乎如何在喧嚣中构筑理性的对话空间,坚守理性、寻求共识。愿这份书单能为你带来思维的乐趣和洞见的力量。
新闻与传播学院 毛湛文院长
推荐图书

书名:《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
责任者:陈力丹 著
出版发行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ISBN:978-7-300-22735-1
馆藏地:
海淀校区社科书借阅室(图书馆7层)
推荐语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人类精神交往的理论框架。著作在传统传播学“传播”概念的基础上,融入语言、文字、报刊、印刷术、宣传、文艺、国际交往等多维度元素,探讨了信息传播与社会权力、经济基础的关联。书中涉及对马克思恩格斯多篇经典文本的阐释,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领域的理论价值,也为理解当下的媒体环境和传播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在分析信息社会时,结合批判性思维审视传播和社会、文化等命题。

书名:《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责任者:马歇尔·麦克卢汉 著 何道宽 译
出版发行项: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
索书号:G206.2/129/-2
馆藏地:
丰台校区社科图书库
海淀校区社科书借阅室(图书馆7层)
推荐语
麦克卢汉在1964年提出“媒介即讯息”一说,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度剖析。本书通过火车、电灯、电视等发明,探讨了媒介如何改变人类的感知和生活方式。书中原创性地提出的“地球村”“内爆”“再部落化”等概念,在当下的社交媒体与短视频流行的时代依然具有理论启示意义。阅读本书时,无需过分拘泥于作者的术语或行文风格,可以在整体的论述思路中体会媒介技术对人类文明演变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书名:《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责任者:哈贝马斯 著 曹卫东 等译
出版发行项: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ISBN:7-80616-600-9
索书号:D56/1
馆藏地:
丰台校区社科图书库
推荐语
本书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讨论了理性对话在民主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资本与权力的影响下发生变异。作者对于“公共舆论商品化”“媒介操纵”等现象的批判,在当今社交媒体环境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原本应当用于自由讨论的公共空间,可能因流量竞争和算法推荐而分化。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理性”等观点,为探讨民主社会中公共性的重构提供了思考路径。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理性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分辨不同形态的公共言说。
阅读寄语
上述三部作品构成理解传播问题的多个维度:《精神交往论》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阐释“精神交往”的社会内涵,《理解媒介》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审视媒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则基于批判理论进一步追问公共领域的形态及其嬗变。它们共同向我们提示:传播不仅涉及信息流动,也与权力结构、技术实践、文化互动以及社会的表达机制密切相关。在大众娱乐与算法推荐盛行的时代,阅读经典可以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思考方向——如何坚守理性、寻求共识,如何审视传播和媒介在社会变迁中的位置,从而克服交往的异化,走向更加全面发展的人生、拥抱具有公共性的理想。带着这些问题出发,这些经典将给出不一样的回答。
——毛湛文
来源 | 宣传推广部
供稿 | 刘奕佳
初审 | 郑 蕊
排版 | 冯蓦钧
校对 | 刘 怡
复审 | 黄金东
终审 | 刘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