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低年级真不必把分数盯得太紧。小学就那些知识点,这次95下次100,其实说明不了什么。等孩子上了初高中,还能持续领先的,靠的绝不是现在这几分的优势,而是从小养成的学习思维。
前阵子见崽崽学习效率那么低,心想:学霸都是用啥方法学习的呢?这一扒拉,还真让我扒出了”真金白银”。
我挑了5条特别适合小学生的,现在就让娃“抄”过来,把它用上,等到了初高中,这学霸之位,基本就稳了。
它的精髓就是:能把课本里那些绕来绕去的话,掰开了再揉碎,然后用大白话讲出来。
学了新知识,读了新故事,可以让娃给我们讲讲一遍。看似没啥技术含量,但是真的很管用,因为它能把孩子从“好像懂了”的模糊状态里拽出来,搞清楚自己哪里没吃透。

孩子学完《静夜思》,你说:“这首诗妈妈小时候总学不好,你能当小老师给妈妈讲讲吗?说说诗人到底想表达什么。”
如果孩子只能照着书本重复“月光像霜,望着月亮想家”,说明他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上。
要是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诗人半夜醒来,看见冷冷的月光,感觉特别孤单。虽然到处都有月亮,但只有老家的月亮最温暖”,才证明他真正明白了这首诗的意境。
任何带有情绪的事件,大脑都会优先将其标注为“重要信息”。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点,把枯燥的知识,变成好玩有趣的故事,这样就能深深烙印在脑子里。这招用来背古诗、记成语、学生字最适合。
比如记“买椟还珠”这个成语。你可以跟孩子演情景剧:“哎呀,我是那个楚国人,这个珍珠盒子(指着一个首饰盒)也太漂亮了吧!我就要这个盒子,里面的珍珠(放颗糖代替)送你啦!” 孩子在哈哈大笑中,不仅记住了故事,更深刻理解了“舍本逐末”的含义。

就是在短时间里,重点攻克一个知识点。
比如这周主攻“7的乘法口诀”,那我们就每天变着花样玩跟7有关的小游戏,这样几天下来,就能轻松把它拿下了。
这种短时间内集中火力带来的突破感和成就感,特别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自信,是分散学习永远给不了的。
孩子如果只带着耳朵听课,不动手整理,知识点就像沙子一样,听着明白,过后就溜走了。
所以,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让娃养成整理知识的好习惯。而康奈尔笔记法就像一个专门放重难点的知识收纳盒,能帮你把散落在各处的信息归纳整理好,这样孩子复习起来,自然又快又准。
具体用起来其实就三步:
课堂上,孩子在右侧“笔记栏”速记重点;
回家后,在左侧“线索栏”提炼关键词、画简易图来消化知识;
复习时,把右边的笔记栏遮住,就靠左边那几个关键词来回忆全部内容,最后在“总结栏”那里,用一句话提炼总结笔记的核心。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大脑天生对开头和结尾的内容,记得最牢。既然大脑有这个“偏好”,那就随它的性子来安排学习。
打个比方,今晚要背10个新单词。
可以让孩子把最陌生、最难记的3个单词,放在开头专心记忆,中间快速朗读和复习那些相对简单的词,结尾时再重点巩固一遍那3个难记的单词。
同样是20分钟,利用好一头一尾这两个记忆黄金时段,专门攻克难点,效果会比平均用力好得多。
小学功课轻,知识量不大,用好这5个方法,帮娃打造”学霸脑“,练就能随时迁移的学习本领,等上了初中,他自然就知道怎么抓重点,破难点。
到时候你就会看见,别的孩子还在题海里扑腾,你家娃早已轻松游到对岸,稳稳当当地坐上了学霸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