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国内985高校的排名出现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引起了很多社会大众的关注,这次变动不只是显示了各所大学实力方面的此长彼短,而且表现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在科研革新,新兴学科探索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层面最新型的发展态势。

此次排名的一个亮眼之处就是浙江大学的表现很出色,因为浙江大学各方面全面提升所以从第四名上升到了第三名,超越了之前常年位列全国第三的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跃居到全国第三位给外界带来很大的惊喜。而复旦大学今年又有所下降,无缘前五名,直接落到第七位。这样的变化不仅打破复旦大学一直处在前列的状态,而且引发人们对我国高校排名内在原因的反思。
要了解浙江大学的崛起,复旦大学的变动,则首先需要承认“985工程”对中国高教格局的影响。从1998年开始,作为国家战略的“985工程”,集中资源于建设若干所国际一流大学,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能力。最早的39所高校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代表,所以每一次排名变动也都体现出国家对高校资源配置及整体布局的新思考。

本次排名受到关注的原因是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高校的综合排名,受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师资力量、国际交流及社会影响力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近些年来我国顶尖大学在国际上越来越活跃,竞争力不断提高并达到一个新高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造成高校排名变动的主要原因。
在此次排名当中,清华大学同北京大学依旧稳坐头名宝座,分列第一与第二的位置,这两所学府依靠自身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以及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丰富储备,多年来一直占据着非常强大的竞争优势地位,几乎可称为国内最顶尖高校的一面旗帜。最引人注意的是浙江大学的“一飞冲天”。这一表现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很突出的。

浙江大学这次提升,少不了它一直改进加强学科安排,科研投入和革新经营,浙江大学是国内学科最全的学校之一,在自然科学,工程科技,医学,生命科学,管理诸多领域都有厚实的积淀。近几年来,学校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生物医学等新领域获得了重要的科研进展,在其排名迅速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浙江大学也拥有很多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和技术革新,不论是实验室里科研的原创性突破,还是依靠技术驱动产业应用转化,浙江大学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实力与潜力。
浙江大学的国际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国外很多优秀的大学、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联系,参加全球性的学术网络,在世界上也有较高的科研影响。从人资到学术,浙江大学的开放战略显然给它带来了更多活水,成了吸引国际人才与资源的关键“窗口”。

相比之下,复旦大学就让人多了几分担心。虽然在文科、社科和医学这些传统强项上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在像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这种战略新兴学科上明显慢了半拍。这些领域正在变成高校竞争的主要场所,复旦大学传统学科所积攒的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成在新时代的竞争优势。师资队伍流动的问题,间接地对复旦大学的学术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一系列因素叠加起来以后,在此次的世界大学排名里给复旦大学带来了劣势。
大学排行榜背后反映出国内高校竞争逐渐加剧,新的学科兴起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竞争形式。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越来越重要,这甚至超越了我们很多的传统学科,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上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一些高校仍然在传统学科上存有较强的积淀,倘若不能及时对新兴领域加以努力,其整体竞争力大概会被波及。

浙江大学的崛起依靠的是多学科交叉、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该模式既使各个学科间相互促进又使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水平走在了前列。复旦大学要重走弹道需要更多的关注于前沿领域的发展,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这次高校排名变化不只是个别学校表现的起伏,也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一直在调适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以及科研创新越来越重视,所以高校之间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未来怎样在保证基础学科准确的基础上抓住科学技术发展的热门问题就成了每一所大学要走向前沿必须要做的事情。无论是浙江大学的崛起还是复旦大学战略方向调整,都对国内高校的战略定位产生了影响。可以预料到,国内高校未来排名的变化,仍将沿着创新驱动、学科优化以及国际化协同这几个方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