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盟第二次联考高分范文点评|从四大维度展开,帮你破解“思辨类”文章写作难点
创始人
2025-10-27 23:14:14
0

来源:妍习社

面对“社交媒体‘敬自己’之风”这一兼具时代性与思辨性的作文题,不少高中生常因抓不准材料核心矛盾、论证缺乏层次而难获高分。为帮大家破解写作难点,我们特别选取本次联考的一篇高分范文,从四大关键维度展开深度点评。

就作文本身,分段展开详细点评,让你吃透作文逻辑结构;在题目分析部分,拆解材料中“自我价值审视”与“现实无奈妥协”的二元对立,教你如何精准锚定“理性看待‘敬自己’,在接纳与奋进间找到平衡”的核心立意,避免片面立论;作文立意结构板块,将清晰梳理范文“引现象——析争议——明观点——深论证——归现实”的递进逻辑,示范如何用“分论点支撑主观点”的方式搭建严谨框架,让文章思路一目了然;语言表达环节,将提炼范文“鲜活案例与理性分析交织”“口语化表达与书面语平衡”的技巧,助你摆脱议论空洞、语言生硬的问题,让文字既有生活温度又具思想深度;素材使用方面,则聚焦范文如何将“普通人的社交媒体分享”“名人的自我接纳故事”与观点紧密结合,教会你“素材源于生活、论证紧扣观点”的高分写法。

希望通过这次点评,你能掌握同类时评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在考场上轻松写出立意准、结构清、语言活、素材实的佳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来,社交媒体上刮起“敬自己”之风:有人敬只有三分钟热度的自己,没有坚持却愿意为热爱买单;有人敬倔强的自己,被生活扇了耳光却站得更直;有人敬不易的自己,没成大器却已花光所有力气……有人认为这是人们对自我价值的主动审视,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敬自己,然后成为自己

点评/烁烁

“敬自己”——这句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刷屏的话语,像一束微光,照亮了无数普通人的深夜。有人敬三分钟热度却仍愿为热爱买单的自己,有人敬被生活扇了耳光却站得更直的自己,有人敬没成大器却已花光所有力气的自己。这股风潮,有人赞其为“自我价值的主动审视”,也有人讽其为“对现实的无奈妥协”。而我认为:“敬自己”是一种值得理解的心理疗愈,是对平凡努力的温柔肯定;但真正的成长,不应止步于致敬,而应始于行动——敬自己之后,请成为自己。

@从材料引入角度,精准抓取社交媒体“敬自己” 的风潮,用 “像一束微光,照亮了无数普通人的深夜” 这一形象比喻,瞬间将抽象的网络现象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 “敬自己” 在大众心理层面的影响,代入感强。观点表述清晰,直接点明了核心论点,且通过 “但”字体现出辩证思考,符合议论文开篇明义的要求。但是对材料中两种观点(“自我价值的主动审视”“对现实的无奈妥协”)的回应,只是简单提及,没有展开分析两种观点的合理与局限之处,使得观点的提出稍显突兀,缺乏与材料观点的深度对话感。比如可以简要分析 “认为是无奈妥协” 的观点为何有失偏颇,从而更有力地引出自己的观点。

在一个人人追逐“成功学”的时代,“敬自己”首先是一种必要的心理自救。当“内卷”成为常态,当“35岁危机”令人焦虑,当“成大器”成为唯一标准,无数普通人陷入了价值迷失。他们努力过、挣扎过、失败过,却得不到外界的认可。此时,“敬自己”便成了一种自我救赎——它承认“我虽未成功,但我已尽力”,它告诉自己:“你的存在本身就有价值。”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那些敬“倔强的自己”的人,不正是在用这种方式,对抗生活的荒诞与冷漠吗?这种自我肯定,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清醒的坚持。

@引用罗曼・罗兰的名言恰到好处地支撑了 “敬倔强的自己是对抗生活荒诞与冷漠的清醒坚持” 这一论述,将 “敬自己” 的行为提升到 “英雄主义” 的高度,提升了论证的思想深度和文采。论证逻辑清晰,先指出时代背景下的价值迷失,再说明“敬自己” 的自我救赎作用,最后用名言升华,层层递进,让读者能清晰把握论证思路。但是这里缺乏具体的生活案例,全是抽象的道理阐述。比如可以举一个普通人在工作中屡遭挫折,通过 “敬自己” 获得心理力量,继续前行的例子,这样能让 “心理自救” 的论述更生动、更具说服力,避免陷入空泛说教。

然而,若将“敬自己”视为终点,便可能滑向另一种危险——用自我感动替代实际行动。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发一条“敬花光所有力气的自己”的朋友圈,收获点赞后便心安理得地躺平;为一次短暂的尝试欢呼“我已热爱”,却不愿为长期坚持付出代价。这便成了“精神胜利法”的现代版。三分钟热度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尝试”美化为“成就”,将“开始”等同于“完成”。真正的成长,不在于你如何赞美自己,而在于你能否在赞美之后,继续前行。

@列举的“发朋友圈自我感动后躺平”“将短暂尝试美化为成就” 等现象,十分贴近当下社交媒体和现实生活,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让 “止于致敬会滑向精神胜利法” 的观点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感。用 “三分钟热度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尝试’美化为‘成就’,将‘开始’等同于‘完成’” 的表述,剖析了 “止于致敬” 的问题本质,逻辑严谨,体现出较强的思辨能力。过渡自然,从 “敬自己” 的价值论述转向对其局限性的批判,衔接流畅,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批判的力度稍显不足,只是指出了问题现象,没有深入分析这种 “精神胜利法” 对个人成长和社会风气的危害,比如会导致人们滋生惰性、逃避现实挑战等,使得批判的深度不够。

因此,“敬自己”应当是起点,而非终点。它像一场心灵的仪式,让我们在疲惫时得以喘息,在失败后重拾尊严。但仪式结束后,我们仍要回到现实——整理书包,走进教室;修改简历,投递岗位;翻开书本,继续学习。里尔克曾说:“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而“挺住”之后呢?是继续挺住,还是尝试改变?真正的英雄,不仅能在风雨中站稳,更能在雨停后,迈出新的一步。

@用“心灵的仪式” 比喻 “敬自己”,形象地说明了 “敬自己” 在心理层面的作用 ——“让我们在疲惫时得以喘息,在失败后重拾尊严”,既肯定了 “敬自己” 的价值,又为后文 “仪式结束后要行动” 做了铺垫,比喻新颖且贴切。引用里尔克 “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的名言,与后文 “挺住之后呢?是继续挺住,还是尝试改变?” 的追问相结合,深化了论证,引发读者对 “敬自己” 之后如何行动的思考,使文章的哲理性进一步增强。观点升华自然,从 “挺住” 过渡到 “迈出新的一步”,将 “成为自己” 的内涵与持续行动联系起来,使 “敬自己是起点,成为自己是目标” 的论点更具说服力。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学会善待自己,也要勇于超越自己。我们可以敬那个熬夜复习的自己,但更要成为那个第二天依然早起的自己;我们可以敬那个勇敢追梦的自己,但更要成为那个在挫折后重新出发的自己。敬自己,是向过去的自己致意;成为自己,是向未来的自己奔赴。

@结合“新时代青年” 的身份,将 “敬自己” 与 “成为自己” 的关系具体落实到青年的学习、求职、追梦等现实生活场景中,如 “熬夜复习与早起”“勇敢追梦与重新出发”,使观点更具现实指导意义,体现了文章对青年成长的关注。但是对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学会善待自己,也要勇于超越自己” 这一论述,没有进一步阐述新时代青年为何需要这样做,以及 “善待自己” 与 “超越自己”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意义,使得这部分内容的思想深度不够,稍显表面化。

材料以社交媒体“敬自己” 风潮为切入点,包含两个关键层次:

1.列举三类 “敬自己” 的具体表现 —— 敬 “三分钟热度却愿为热爱买单” 的自己、敬 “被生活耳光后站得更直” 的自己、敬 “没成大器却花光力气” 的自己,覆盖了普通人在 “热爱与坚持”“挫折与倔强”“平凡与努力” 中的常见状态,贴近青年生活体验,降低了审题门槛。

2.抛出两种对立观点 ——“自我价值的主动审视”(肯定)与 “对现实的无奈妥协”(否定),这是材料的核心矛盾,也是命题人引导我们思辨的关键。我们需避免非黑即白的判断,需从 “现象本质”“价值边界”“现实意义” 三个维度展开思考,才能写出深度。

1.辨证立意,兼具高度与温度

文章核心观点“‘敬自己’是心理疗愈与平凡肯定,更是‘成为自己’的起点”,完美回应了材料的争议矛盾 —— 既认可 “自我价值审视” 的积极面,也指出 “无奈妥协” 的潜在风险,同时提出 “行动延伸” 的解决方案。并且突破了 “评价现象” 的表层,上升到 “成长路径” 的深层思考 —— 将 “敬自己” 定位为 “心灵仪式” 而非 “终点”,将 “成为自己” 定义为 “在和解中超越”,既符合青年成长规律,也暗含 “向内接纳、向外突破” 的人生智慧,体现了对 “自我成长” 的深刻理解。最后本文没有用二元对立评判,而是用 “温柔肯定”“心灵疗愈” 等表述,尊重普通人的平凡努力,避免了说教感,契合材料中 “敬不易的自己” 的温情基调,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2.结构

引论(第1 段):“现象引入 + 观点总起”,用 “微光” 比喻点出 “敬自己” 的温暖属性,快速概括材料现象与争议,直接抛出核心观点 “敬自己之后,请成为自己”,开篇明义。

本论(第2-4 段):

第2 段(肯定价值):从 “时代焦虑” 切入,论证 “敬自己” 是 “必要的心理自救”,解决 “为什么要敬自己” 的问题,为观点奠定正面基础;

第3 段(指出局限):转折批判 “止于致敬” 的危害,用 “朋友圈自我感动” 等现象,点出 “用自我感动替代行动” 的风险,解决 “敬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的问题;

第4 段(提出路径):进一步升华,将 “敬自己” 定位为 “起点”,强调 “仪式后需行动”,解决 “敬自己之后该怎么做” 的问题,形成完整的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 逻辑链。

结论(第5 段):“身份关联 + 价值升华”,结合 “新时代青年” 身份,将观点落地到青年的学习、追梦场景,用 “向过去致意,向未来奔赴” 的对仗句收束,既呼应开头,又提升了文章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符合议论文“准确、严谨、流畅” 的语言要求,没有口语化表达,如 “‘敬自己’便成了一种自我救赎 —— 它承认‘我虽未成功,但我已尽力’”,表述精准,逻辑清晰,贴近文体,能准确传递观点。善用比喻、引用等修辞,增强语言感染力,还结合长短句、对仗句,避免语言单调。

“内卷”“35 岁危机” 支撑 “敬自己是心理自救” 的观点;

“朋友圈自我感动” 支撑 “止于致敬易滑向自我欺骗” 的观点;

“熬夜复习后早起” 支撑 “敬自己后需行动” 的观点,素材服务于观点,不堆砌、不脱节。但是全文多为概括性素材(如 “有人敬……”“无数普通人……”),没有具体人物事例,可补充像 “00 后博主‘小夏’曾在视频中‘敬’自己‘三分钟热度学画画’的尝试,之后她每天画 1 小时,半年后举办个人线上画展,从‘敬热爱’走向‘成热爱’”,用具体人物的成长路径,让 “成为自己” 的观点更具象等等。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安卓系统饱和度软件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手机市场上安卓系统的手机简直无处不在!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部安卓手机,这可真是让...
特朗普:米莱赢了美国赚了很多,... 【文/观察者网 王一】在阿根廷中期选举尘埃落定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毫不掩饰他的喜悦,不仅因为力挺的盟友...
安卓系统在哪里添加信任,保障设...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里突然弹出一个提示,告诉你某个应用需要获取你的信任才能正常运行?别急,别...
2026年兰州理工大学专升本招... 2026年兰州理工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 三、备考复习建议 1.一定要按照大学教授主编教材试卷复习。因...
导出华为手机安卓系统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的华为手机里装的是安卓系统呢?这背后可是有着一番故事哦!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揭...
安卓系统系统机顶盒root工具... 你有没有想过,家里的安卓系统机顶盒竟然也能玩出花来?没错,今天就要给你揭秘一个超级实用的秘密——那就...
安卓系统编写者,从编写者视角看...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陪伴我们每天使用的安卓手机,背后竟然有着一群默默无闻的编写者?他们就像是大海中的航...
不看语言成绩也能出国读名校的机... 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的观念中,出国留学似乎离不开托福或雅思成绩。可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国际名校开始为中国学...
43名新生“拒绝入学”?高校回... ⇧点蓝色字关注“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近日,东华大学在学校官网上发布关于43名2025级本科新生放弃...
坚果pro2安卓系统,深度解析... 你有没有听说过坚果Pro2这款手机?它可是我最近的心头好呢!这款手机不仅外观时尚,性能强大,而且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