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州委教育工委主办的全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展示暨金课评选大赛落下帷幕,这次活动既是扎实推进教育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实践,也是将“铸魂育人”理念融入课程教学的生动缩影。
在全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展示暨金课评选大赛活动中,12位教师的课例获评“精品课”,10位教师的课例获评“金课”。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在延边一中的课堂上,语文教师打破传统“贴标签”式的“单向灌输”模式,将“铸魂”的目标细化到每一节课的设计中,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里。通过《诗圣的悲喜与家国情怀》联读课,带领学生自主发现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延边一中学生朴丽媛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明白了我们学习这些古诗,不只是积累文化知识,更要把这份忧国忧民的责任传承下来,将‘小我’,融进‘大我’,积极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延边一中语文教师焦娇说:“这堂课,同学们通过对杜甫诗歌的诵读、分析与写作表达,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源于历史中个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同学们有了一定的现实归属感,能够更加珍惜当下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也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在历史课堂,教师以“长白山下的烽火同心”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解读,分享心得体会;思政课堂通过分析身边案例、参与课堂辩论等“沉浸式”“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思”,引导学生潜移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主题班会上,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让课堂“活”起来,让民族团结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州教育学院民教部主任李兰说:“10节‘金课’不仅呈现了各学段、各学科融入铸牢教育的创新路径,更彰显了全州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下一步,州教育学院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持续深化大中小幼铸牢教育一体化推进,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浸润师生心田。”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铸牢教育和学科教学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为全州各学段教师搭建了互学互鉴、共促提升的专业平台,为全州铸牢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教学样本,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记者:刘园园 常雷雷)
初审:洪涛
复审:张洋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