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人才论坛暨“西融人才”大会、“北京西城·高校发展联盟”年度联席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重磅发布与深度联动,展现了西城区打造高水平人才发展生态的创新实践。来自国家部委、北京市、西城区相关部门领导,“北京西城·高校发展联盟”成员及新加盟高校代表,“西融人才”获得者,驻区单位、企业及专家学者等出席了活动。

本次大会设置了“启航、赓续、新锐、引领、卓越”五大篇章,通过成果展示、主旨演讲、政策发布、颁奖仪式等多种形式,立体呈现了西城区在人才建设上的丰硕成果,搭建了央地校深入合作的平台载体,为一体化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三个维度构筑人才融合发展新生态

大会从三个维度生动诠释了“融合”理念:首先是体制的融合,通过“央地校·伙伴合作计划”打破了条块分割,九大产业领域分别牵头开展系列央地校合作计划,推动政府、央企、高校深入结成发展共同体;其次是链条的融合,从基础教育阶段与高校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到青年人才的“五有”支持体系,再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支持举措,构建了全链条贯通的培养路径;最后是要素的融合,将众创空间、金融赋能、人才服务等创新要素通过政策进行系统配置,让人才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中实现和创造价值。这三个维度最终的图景,是西城区在“首善标准”下,致力构建的一个各类创新主体相互赋能、各类发展要素深度融合的人才发展新生态,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2+10”政策为人才发展提供支持
西城区在大会上正式发布“12+10”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政策,共推出22项具体举措。“12+10”人才政策聚焦三大领域:在教育筑基方面,发布支持“开发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提升项目,开展学生科学教育与创新能力提升、科技赋能教师队伍成长、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4项举措;在科创赋能方面,发布支持“路演基地建设、创新创业赛事举办、央地校协同攻关、金融赋能体系建设”4项举措;在人才引育方面,发布支持“高精尖人才培育、实习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安居、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4项举措。同时,针对西城区重点发展领域的青年人才特别推出10项服务举措,构建“有空间支撑、有资金支持、有平台培养、有服务保障、有发展生态”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体系,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在西城创新创业,这些举措体现了西城对人才从“引得来”到“留得住”的全周期关怀。
央地校协同九大领域子品牌发展新动能

现场,以视频和AI数字人形式集中展示了近期西城区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央地校合作的代表性成果。包括北京邮电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学霸在线;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北建大科技园公司、华远集团设立的建筑智能工程装备与人形机器人性能检测和工程化验证平台;中电信人工智能公司发布的“中国数据街——人才资源分析管理大模型”等。这些成果展现了“政府统筹、央企赋能、高校攻坚”协同模式的有效性。

随后,大会发布了“央地校·伙伴合作计划”及其涵盖金融、科技、数字经济、文化、商务、教育、卫生、高技能、综合等九大领域的子品牌。该计划旨在聚合驻区央属单位、地方单位与联盟高校资源,以人才为纽带,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创新研发与资源共享,探索具有西城特色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联盟升级3.0教育筑基激发创新源头活水
大会迎来“北京西城·高校发展联盟”的第三次升级,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5所高校新晋加盟,标志着联盟正式迈入3.0阶段。“北京西城·高校发展联盟”自成立以来,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已累计形成150余项合作成果,涵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多个关键领域。

大会现场举行了“西城区青少年智慧创新学院联合实验室”授牌仪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发展联盟”成员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北京四中、实验二小等区属中小学成功结对,共建了一批聚焦前沿领域的联合实验室,涵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仿生科学及天文航天等多个创新方向,将高校的科研优势直接注入基础教育一线,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此举标志着区校合作在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迈入了深化实践的新阶段。
人才引领发展“西融”品牌释放强大磁力

大会表彰了2025年新认定“西融人才”,并为“菁英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领军人才”“杰出人才”受表彰代表颁奖。对他们为北京西城发展作出的贡献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今年5月,西城区启动第二届“西融人才”认定工作。共有1732名人才报名参选,经入围审核、专业评审、资格联审等环节,最终132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荣获2025年西城区“西融人才”称号。三位新认定的“西融人才”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西融人才”的归属感与使命感,展现了个人理想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