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丘成桐: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自发地学习
创始人
2025-11-08 00:40:12
0

人物简介

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曾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

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发地学习,学会问问题,学会主动迎接挑战,并在这一过程中享受乐趣

笔者:您在美国哈佛大学任过教,如今又在清华大学任教。对比中美学生,您觉得差异最明显的是哪方面?

丘成桐:中美学生各有所长,但在创造力方面,我觉得美国学生更强一些。

我带过一个博士生,叫孙理察,是美国人。我俩开始只是师生,后来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做研究、写文章。如今,他已获得沃尔夫数学奖(和菲尔兹奖同被誉为数学界的最高荣誉),成为一代大师。

他为什么这么优秀?因为他思想开放,善于独立思考,能将一些重要想法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他的这种创造力,我在中国学生身上很少看到。中国学生遇到难题,第一反应不是钻研问题,而是查资料,看别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问题,又是如何突破的,然后跟随别人的脚步,亦步亦趋。这种研究思路,严重制约了中国学生的创造力。

笔者:您觉得是什么影响了中国学生的创造力?

丘成桐:中国学生多数是被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就算日后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依然保持着应试教育的思维,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在哈佛大学指导过几个中国博士后,当时他们自己发掘科研方向,已经有了一些成果。遗憾的是,回国后国内同行不懂他们做的研究,导致申请科研经费困难,于是他们改变研究方向,以便让国内同行评委们明白。对此,我很诧异。

他们已经拿到博士学位,却仍然期待他人赏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热衷于竞争各类“帽子”,把“帽子”看得很重。这仍是一种应试思维,可做学问不是为了达到别人眼中的标准,而是看你为社会真正解决了什么问题。

笔者:您如何评价应试教育?

丘成桐:考试是一种有效且普适的检测手段,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不反对考试,但反对国内准备考试的方法。

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国内大部分学生只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刷题,直到形成类似条件反射的解题模式。对一类题,学生通常只会也只满足于一种解法,其他解法不想知道,也接触不到。

其实,反复刷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

国内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都在100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为自己立下高远志向。大学毕业后,他们走上社会,然后分散在各个角落,从事各种工作。这是社会的需要,无可厚非,却也无法从中筛选出很有创造力的人才。

我希望,有才华且有雄心壮志的学生能够拥有高考之外的升学渠道,而培养这些学生,应以激发其创造力和学科研究为主。

笔者:出于升学目的,有些家长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您对此怎么看?

丘成桐: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发地学习,学会问问题,学会主动迎接挑战,并在这一过程中享受乐趣。竞赛也一样。假如竞赛是孩子喜欢的,愿意主动参与,这是好事,当然可以。

国外的各种学科竞赛,参加者都是自愿的,谁有兴趣谁去。国内因为有竞赛金牌保送之类的升学机制,很多家长出于升学目的而让孩子拼命“卷竞赛”,反而不利于孩子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我是反对学科竞赛的。

想要成功,除了要有天赋,还要有一个好环境,还要像邓亚萍那样有决心,下功夫去练

笔者:您27岁就攻克了世界微分几何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成为第一位获得数学界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旨在奖励全球40岁以下的杰出青年数学家)。能取得如此成就,您认为自己主要得益于什么?

丘成桐:得益于我有一位好父亲。

我父亲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书院。他虽然不是数学家,但我能成为数学家,现在又专注于数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他的影响。

我10岁时,父亲教我古文,第一篇是《礼记·檀弓下》的《嗟来之食》,第二篇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我当时未能理解其中深意,后来才知道父亲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他用第一篇古文告诉我,做人要有尊严;用第二篇古文告诉我研求之乐,让我一生受用。

现在有些孩子看书,第一遍看不懂,便觉得没用。其实,有深度的书,无论哲学、文学,还是数学、物理,看一遍往往不够,要看好几遍才行。

我上小学时,父亲让我看《红楼梦》。看第一遍时,我完全看不下去。看第三遍、第四遍时,我才慢慢感到它的好。父亲去世,我再看《红楼梦》,感觉又不一样。如今,《红楼梦》我看了大约十遍,越看越觉得这本书写得好。所以,有的书,尤其是有深度的书,一遍看不进去,就多看几遍,要有耐心,慢慢地了解它、吃透它。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对很多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假如不看这些书,我可能就不会这么深入地去思考。家长想让孩子拓宽眼界、开阔心胸、听取各方意见,就要让孩子多看书、看不同的书。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还能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我喜欢数学,但除了看与数学有关的书,我还看小说、历史、名人传记等。14岁那年,我看到一篇文章,知道中国有享誉国际的几何学家陈省身先生,心情非常激动。后来,我看了杨振宁、李政道的传记,得知他们拿了诺贝尔奖,内心更是充满豪情。

我很早便从历史书中领悟到,要总结历史教训,回望过去,放眼将来。所以在数学研究中,我非常重视三四百年前的大数学家费马、牛顿、欧拉等人的思想和看法,而且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够了解数学史,了解这些伟大数学家的生平,从而思考自己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史无助于解题,也不考试,就不想学,这其实是短视行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善于向前人学习。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如果我们了解巨人想过什么、做过什么,就会更容易找到成功的路。

笔者:很多家长想知道,要获得成功,天赋很重要吗?

丘成桐:要获得成功,天赋是需要的,但重要程度不会超过30%。我个人觉得成功更受环境的影响,不管是社会大环境还是家庭小环境。

比如,印度数学怪才拉马努金。他上中学时,因偏科严重,无法进入印度最好的大学。他非常喜欢数学,没人教他,就自己摸索,但摸索的很多内容是错误的。他常和热爱数学的人一起探讨问题,由此认识了英国数学家哈代。后来,在哈代的帮助下,他进入剑桥大学,这才有了后来的成就。如果没有环境的改变,他再有天赋,也不可能取得后来的成就。

没有人能够脱离环境的影响,尤其无法脱离家庭环境的影响。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个同学,次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毕业时,我对他说:“我要去读中学了,你呢?”他回答:“我要回家耕田。”当时,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没想到他真的回家耕田了。

孩子的成长跟他的家庭息息相关:家长说耕田重要,孩子就会去耕田;家长说做小生意最好,孩子就会去做小生意。

另外,决心也很重要。邓亚萍曾跟我说,当年很多训练她的人都对她说:“你的个子这么矮,几下就会被对手打趴下,不可能进奥运会。”但她铁了心要拼出来,结果她做到了——打进奥运会,还拿了冠军。

所以想要成功,除了要有天赋,还要有一个好环境,还要像邓亚萍那样有决心,下功夫去练。

另外,失败后能站起来也很重要。现在的孩子多在蜜罐里长大,经不起一点挫折。考了高分,皆大欢喜;一次没考好,天就塌了。如果孩子这么脆弱,再有天赋也没用,因为他一遇到困难便站不起来了。

立志之前,要看看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兴趣确定了,坚持下去,成功便不是画饼

笔者:9月,很多年轻人会走进大学,开始人生的新征程。对他们,您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丘成桐:我想对他们强调一点,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立志。因为不立志,就没有前进的方向。立志之前,要看看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兴趣确定了,坚持下去,成功便不是画饼。

立志的时候,目标要远大崇高。我说的目标远大崇高,不是指要留在清华大学任教或者当什么院士,也不是要获得什么名誉、地位和财富,而是要能够影响一个学科的发展,能够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这样的人生过得才更有意义。

当年,我父亲忽然离世,我们一家的生活陷入困顿,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即便这样,我依然立志要成为出色的学者。为此,我奋斗一生,从未懈怠。为攻克一个难题,我不惜花五六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饱受挫折,却始终乐观,最终在坚持中迎来了曙光。

在不懈的奋斗中,我体会到:志向一旦定下,就要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千万不要因为遭遇挫折或难抵诱惑而中途改变方向。

话说回来,人生漫长,环境会变,眼界会变,人的兴趣自然也会变。刚开始,你看到一座小山,觉得风景不错;等翻过小山,发现前面还有大山;登上大山,眼前的景色更胜从前,这时你的兴趣说不定就变了。所以,今天的兴趣不一定是一辈子的兴趣,这我能理解。兴趣可以变,但应该是因为研究的原因而变,而不是为迎合别人而变。

做学问想成功,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时,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他花了十年时间,经历了许多观念上的改变和无数错误,最终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伟大构想。

从学问本身出发,改变想法是可以的,但不要为了拿“帽子”或者迎合别人而轻易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我希望年轻人能够坚持初心,不受外力干扰,不屈不挠地走在求真的路上。

笔者:据说您最近率领中国数学界发出倡议,申请在中国主办203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

丘成桐:是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是国际数学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会。2002年,北京举办过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当时,中国数学的基础和水平尚未跻身世界前列,但大会成为中国与国际沟通的桥梁。如今20多年过去,中国在数学人才的培养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希望2030年在中国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能够激励国内更多的年轻人勇攀科学高峰。

END

作者:远 方

编辑:壮青青

文章来源: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5年第9期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奇瑞中控系统是安卓,基于安卓平... 亲爱的车迷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聊聊一个汽车界的“小秘密”——奇瑞中控系统竟然是安卓系统!没错,就是那...
锐志安卓系统老年手机,畅享智能...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真是热闹非凡,各种品牌、各种型号,让人眼花缭乱。不过,你知道吗?在这...
加州大学博士警告:一种新型精神... 前几天,OPenAI首次公开了一组让人看了后背发凉的数据。 该公司的统计显示,每周约有0.07%的C...
辽宁凤城十余头野猪进城一头被击...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11月7日,多个网络视频显示,辽宁丹东凤城市城区有多头野猪“闲逛”。11月8日,...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拔高训练每... 这份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拔高训练 50 篇资料,以 “文体多样、题型全面、能力分层” 为特色,涵盖...
宝马mini安卓系统怎么用,功... 你刚入手了一辆宝马MINI,是不是对那块大屏幕上的安卓系统充满了好奇?别急,今天就来手把手教你如何驾...
郑州115岁的李陈氏,出生于清... 今年重阳节,河南郑州115岁的李陈氏的寿宴,让不少人津津乐道,还引来了记者。
丁守中:两岸相关法规都主张终极... “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论坛11月7日-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国民党前民代丁守中表...
安卓系统称霸世界,全球智能手机... 你知道吗?在智能手机的世界里,有一个系统可是当之无愧的“霸主”,那就是安卓系统!它就像一位超级英雄,...
笔铸忠魂 文炳千秋 本报记者 柴海亮 马晓洁 邓浩然 风吹万物,也催万物,无尽的怀念也总是在秋风中渐渐滋长。 秋深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