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筑基未来 赋能成长——“新思维、新载体、新优质”通州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会在潞河中学附属学校举行,通过课堂观摩、案例分享、互动体验搭建校际交流平台,并特邀北京理工大学专家进行指导,助力区域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提升。







北京光明小学校长韩玉娟、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校长马剑涛、南关小学校长叶春红,以及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教师赵燕聚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与区域推进路径等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分享了校本化探索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山以及教授顾心怡作为特邀专家,全程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他们充分肯定了通州区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面的先行探索,并指出:“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会用技术,更要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与社会影响,从小培育科技伦理意识。”建议各校建设跨学科教研团队,打破学科界限,开展情景化、项目式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同时,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联合高校协同建立评价体系。
张立山强调,人工智能的作用在于“辅助人类提升效率,而非替代人类”。我们应当理性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注意隐私保护,保持独立思考,避免过度依赖。
顾心怡指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程序员,而是培养在智能时代能够具备原始创新活力和批判性思维,且能够诗意地生活的具备智能素养的“现代数字公民”,人工智能教育要兼顾创新精神的激发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全区中小学负责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干部、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现场,参会人员参观了学生人工智能课程作品并参与了互动体验。学生们自主研发的康护小伴、歼-20语音智能体、水滴精灵等作品,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日常学习、生活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