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玮:家庭教育的三个视角
创始人
2025-11-10 16:49:29
0

万玮专栏】

家庭教育的三个视角

作者|万玮(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说过,教育研究需要三个视角,分别是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这三个视角分别对应宏观、中观与微观。我这次主要想谈谈家庭教育中的这三个视角。

一、飞鸟之眼

飞鸟的视野比较开阔,它看到的是大目标,拥有大格局,对地面上微小的物体反而不那么在意。用飞鸟之眼看家庭教育,是指考虑大问题、元问题。

1. 西瓜的本质

春末夏初,西瓜开始上市。我比较喜欢吃西瓜,单位正好发了两箱。晚上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饭后,我切开西瓜,一口气吃了半个。后果是什么?就是夜里我会起夜。起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给我带来三个麻烦:首先,我会做不太好的梦,在梦里到处找厕所;其次,如果睡眠不好,起夜后便很难入睡;再次,为了尽快入睡,我不会开灯,我半梦半醒、迷迷糊糊,起夜时一不小心就会撞到什么东西。所以,晚上睡觉之前,我不能吃西瓜,虽然它对我很有诱惑力。

我用飞鸟之眼来看这件事,一下子就能看穿:西瓜的主要成分是水!就好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看到白骨精假扮的姑娘便大喊一声“妖怪!”,挥起金箍棒就要打。想清楚西瓜的主要成分是水,西瓜的诱惑力就没有那么大了,我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睡觉前少吃。

2. 孩子的本质

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有一首很著名的诗《孩子》:

孩子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

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施与他们,却不能施与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

这就是飞鸟之眼,让你看清楚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你的孩子的确是因你而来,却不属于你,而且终将离你而去。你还有什么烦恼呢?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命运。如果家里有不止一个孩子,你会发现两个孩子差异极大。外人看起来俩孩子挺像,但你知道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他们从小便是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命运,将来一定会走不同的道路。

3. 人生的本来面目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在我们身上留下了烙印和痕迹。那么,这个烙印与痕迹是什么?人生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我们希望自己过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的父母当年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那些要求合理吗?

我认识一位家长,她在生了两个孩子以后,辞去工作做全职妈妈。带孩子又苦又累,她经受了很大的“折磨”。后来,为了能让孩子到平和读书,她应聘成为平和的教师。有一天她顿悟: 教育的本质是成为更好的自己。陪孩子的这几年里,她看清了自己。”她改变了,孩子也就会改变。

这也是飞鸟之眼。孩子因你而来,帮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这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二、蜻蜓之眼

蜻蜓飞行时有一定的高度。通过蜻蜓之眼,我们可以在一个相对长的周期里来关注孩子的发展问题。

1. 人类未成年期为何那么长

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一只鹿出生后,挣扎了半小时居然站起来了!人类完全做不到。大猩猩出生后三四个月会走路,八九岁开始性成熟,十来岁就能生孩子了。人类在十岁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还不懂。人类的未成年期为何那么长?因为人类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人类通常一胎只生一个孩子,还要精心养育很多年。直到青春期结束,年满十八周岁,孩子才算成年。

2. 孩子成年之前需要准备什么

世界是不确定的,人类在成年之前一直在学习一件事: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孩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兰花,一种是蒲公英。兰花很娇贵,对环境比较挑剔;蒲公英的适应性很强,到哪里都能活。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种?

化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踏入生活之河而毫无惧色。在成年之前,孩子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与学习,为将来踏入生活之河做准备。《园丁与木匠》一书认为,孩子有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试错、模仿、听讲。前两种其他动物也会,只有第三种是人类独有的。然而,听讲代替不了试错与模仿,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去学习。

如何让孩子踏入生活之河而毫无惧色?我认为三个因素很重要,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影响。

第一个是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跟童年的经历有关,童年的经历会深深地影响成年后的生活。如果孩子在童年期获得的爱与关怀足够多,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很充足。反之,如果孩子在童年期有心理创伤,那么童年期的心理创伤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印痕。它潜伏在潜意识的深处,在受到外部刺激时就会跳出来,改变孩子的人生。

第二个是见识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很多事情,你经历过,就知道了;经历得多,就分得清好坏。经历过的事情,你加以刻意练习,就熟练了;熟练的事情,自己感兴趣,再下一番功夫,就精通了。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没有几件精通的事情,很难站稳脚跟。

孩子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有的会跟生活脱节,所以将来走上职场后,他们还需要重新学许多东西。比如,倘若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则会空留遗憾。

曾经有新闻报道过,孩子们不好好读书,父亲们讲道理没有用,于是就让孩子们去体验读书之外的“别样生活”。比如,一位父亲让孩子到餐馆打工,一位父亲甚至让读小学的儿子到农村去挑东西。有了这些体验之后,孩子们反而开始珍惜读书的日子,重回校园后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三个是意志力。意志力的本质是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可以随心而动,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理性的判断和决策。一位老师把学生的成绩发到微信朋友圈,学生家长要求他道歉,这位老师一怒之下提出辞职。在跟学校里的老师分享这个案例时,我说:“这位老师需要反省自己。第一,把学生的成绩发到微信朋友圈就不妥;第二,面对个别激动的家长,这位老师没有控制好情绪。遇到这么点儿事情就辞职,那世上有什么工作是可以不受委屈、没有风险,就能轻轻松松完成的?

3. 正确培养天才

《人物》杂志曾发表过一篇关于奥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天才付云皓的文章,这篇文章传遍互联网。付云皓当年可是奥数界的风云人物,他是 2002 年和 2003 年连续两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得主,而且那两年的题目特别难。付云皓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却没能拿到本科毕业证书。

在我看来,付云皓没能顺利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原因,是他当年的数学光环太过耀眼,导致他在进大学之前,除了数学,根本没有做好学习其他科目的准备。

生活远不止竞赛,也不会细分学科。一个男孩儿成长为男人,得经历很多磨难与淬炼。在踏入生活之河时,付云皓远没有做好准备,这是他的父母需要反省的。

三、蚂蚁之眼

蚂蚁的视野有限,但是对所见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大多数家长采用的是蚂蚁之眼的视角,关注的是微观层面的教育。他们会买很多育儿书,听很多成功家长的经验介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我对用蚂蚁之眼来看家庭教育有两个观点。对各位家长来说,这两个观点一个属于好消息,一个属于坏消息。

1. 好消息

《园丁与木匠》一书说,孩子其实是一个经得起折腾的物种。即便父母没有经验,在家庭教育中犯过无数错误,后果也不会非常严重,因为孩子的容错能力很强。独生子女曾被认为是被宠坏的一代,是“小皇帝”“小公主”,但是美国人做过一项研究,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独生子女对成就的野心更大,自尊心更强,跟家长的关系更好。第二,在成熟度、合作精神、自控力、感情稳定度、社交参与度、外向度和受欢迎程度方面,独生子女跟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再比如说,有的专家说父母离婚对孩子影响很大,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但是,美国约一半的孩子要么在 18 岁之前经历过父母离婚,要么根本就是非婚生子,但这些孩子并没有被毁掉。

2. 坏消息

《园丁与木匠》一书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遗传基因、家庭环境、具体操作。

我读过的一篇文章说,在孩子的遗传基因中,决定身高的基因,父母各占一半;决定智商的基因主要在妈妈;决定性格的基因由爸爸主导;决定相貌的基因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孩子的五官受父母遗传的影响各不相同。

遗传基因属于先天的影响,后天的影响则主要指家庭环境。中国家庭通常较注重教育,有的家长常常对孩子说“你看看人家”,以致家族里一个成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其他孩子的噩梦。

我要讲的坏消息是,在遗传基因与家庭环境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具体操作—— 各种不同的育儿手段,基本没什么用。这是《园丁与木匠》一书中给我最大冲击的观点。《园丁与木匠》一书认为,你不用刻意追求,因为你刻意追求的方法很可能不适合你的孩子,或者根本就是不对的。当然,即便不对,对孩子也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难道家长什么都不用做,只能顺其自然吗?当然不是。根据我多年来的思考,在微观层面,家长需要着重做两件事。

3. 好家长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修炼自己。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养育孩子重要得多。家庭环境是什么?如果不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那家庭环境就是父亲和母亲。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到已经结婚的女儿家做客,看到女儿刚下班回来便忙得团团转,又要做饭,又要带孩子,还要打扫卫生,同时还要打电话帮自己订返程票。而女婿则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指挥女儿帮他洗衣服。临走前,父亲给女儿留了一封信。信里说:

宝贝,对不起!

对于你要一个人承担这一切,我感到很愧疚。我从来没告诉过你,你所做的一切其实不应该由你一个人完成,你的丈夫也有责任。但是,我没有资格批评他,因为我也从来没有帮过你的妈妈。

所以,努力把我们自己修炼得更好,其实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第二件事,建立连接。养育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技巧。我们要关注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连接。只要心是联通的,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时即便不说话,也是一种很好的陪伴。如果孩子的心门关闭了,即便天天在一起,父母也很难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立这种关系的主动权,在父母手里。

家庭教育的视角,远不止这三种,站在不同的高度与角度,我们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文章源自源创图书《家长有远见,孩子有格局》,万玮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原创图书授权发布。

源创图书 · 万玮作品

(点击书封即可选购)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ETF周评|资金为AI发电:电...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11月3日至11月7日),市场经历了先抑后扬的震荡走势。继10月末指数触及4000...
美国铝溢价飙升155%创历史新... 美国铝市场溢价已飙升至历史最高点,获取铝的成本变得空前高昂。这一涨势由关税大幅提升与全球供应结构性紧...
欧克科技:拟3100万参设基金... 【11月10日欧克科技拟参与设立1.6亿股权投资基金】11月10日,欧克科技公告透露,公司拟和锐界投...
下雨也要挖,有人跑遍武汉三镇!... “趁下雨过来采摘,香得很。” 11月9日12时, 东西湖区府河河滩, 市民周女士带着两位孙女埋头挖野...
首部《瘢痕全周期防治白皮书》重... 聚焦“瘢痕全周期防治”的行业白皮书《瘢痕全周期防治白皮书》今天在第二十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
现货黄金突破4100美元/盎司 11月10日晚,东方财富数据显示,现货黄金持续拉升,向上触及4100美元/盎司,最高报4105.97...
中泰证券将于青岛举办财富管理与...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张鹏飞)“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战略擘画徐徐展开。站在财富管理行业迈向高...
如何把握机遇,规避风险?五矿证... 金融投资网讯(何颖 记者 黄凌屹)在当前A股市场震荡调整、上证指数围绕4000点关键点位波动的背景下...
首批两只巴西ETF定档上市 两... 人民财讯11月10日电,11月10日,首批两只巴西ETF披露上市公告书,两只产品将于11月13日上市...
刚刚!美媒承认:中国已成为世界... 中国海军装备发展快速,在2025年11月5日,福建舰正式服役!这一消息传出之后,美国媒体的反应也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