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拒当“表哥”“表姐”,不得安排教师从事教育教学以外的数据统计报表工作;保障教师课后服务合理待遇,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日前,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针对长期困扰中小学教师的各种非教育教学负担,提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硬性措施,旨在切实将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保障他们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这份为教师减负的文件,直面当前中小学教师承担过多督查检查、社会事务、数据填报等非本职工作的痛点,从源头治理、清单管理、社会事务进校园、教师借用、数据应用、课后服务、监测核查及协同治理八个方面,划出了明确的管理“红线”与数量“底线”。
严控发文与检查,为校园祛除“形式主义”
文件要求建立严格的涉校涉师发文审核机制,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均需实行发文与减负一致性评估,明确除专门文件外,一般不得对督查检查考核、创建示范评比等向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在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方面,严格执行年度清单管理,未入清单事项一律不得开展。文件明确每所学校每年接受县级及以上教育综合督导不超过1项,并严禁以调研、指导等名义变相检查,不得简单以留痕资料作为评价依据。
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教师屏蔽“无关干扰”
为杜绝各类活动随意进入校园,文件要求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省级“白名单”总量控制在10项以内,且每所学校每学期各类进校园活动不超过6次。严禁强制师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明确教师不承担巡河护林、上街执勤、创城庆典等非教育教学任务,不得将参与情况与考核评优挂钩。
限制教师借调与无关培训,保障教学主力军
针对教师被随意借调的问题,文件规定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借调中小学教师,不得以各种名义变相借调。确需借调的,须经审批备案,且累计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同时,严格规范社会考试任务,每校每年承担不超过5次。法定节假日、周末、寒暑假等无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安排专任教师值班值守。
精简数据填报与应用,推动“数字赋能”
文件着力解决教师面临的“表哥”“表姐”困境,要求推动教育数据平台整合共享,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用。面向教师的政务应用程序每年集中清理,不得设置强制打卡签到、积分排名、统计在线时长等功能,非必要不得强制要求教师上传照片、视频等。非教育教学业务调研工作不得进入校园一线开展。
保障课后服务与教师权益,强调“弹性上下班”与合理待遇
在课后服务方面,文件强调要保障教师合理待遇,并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明确不得将课后服务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硬性挂钩,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构建监测核查与多部门协同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为确保减负措施落到实处,教育部将教师减负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责任督学常态化督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强监测,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建立监测点和监测员队伍,并对问题频发地区进行约谈通报、严肃问责。同时,文件强调要强化多部门协同治理,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等工作统筹推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