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从海拔 4000 米的高原到首都示范校课堂,北京教育学院“青海玉树高中名师工作室”项目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教育帮扶。9 月,专家团赴玉树“把脉问诊”,聚焦单元教学、知识理解、备考策略、教材使用四大学科痛点,手把手带教师破解“讲不完、学不会、考不好”的现实难题;10 月,28名骨干教师分两批进京“沉浸式”跟岗,走进东城、西城、朝阳 9 所优质高中,全程参与备课、上课、教研、管理,把北京经验转化为高原课堂的“施工图”。
京玉携手育名师
青海玉树高中名师工作室项目以“指向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为核心,于9月和10月先后开展赴玉树入校指导与来京跟岗实践活动,助力玉树高中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四大学科骨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为当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1
玉树入校指导:
聚焦实际问题,精准赋能学科教学
9月21日至26日,北京教育学院高中名师工作室项目团队赴玉树州开展第二次入校指导,覆盖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第三民族高级中学和第四民族高级中学学员所在学校,通过实地考察、示范课展示、听评课交流、访谈等形式,团队深入各学科教学一线,精准捕捉教学实际问题,再以“课后研讨+专题工作坊”形式开展系列专题指导,助力学员专业成长。




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针对课堂教学呈现的突出问题,以“单元教学”为核心,指导教师熟练掌握单元整体备课的方法与策略,推动课堂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围绕学员在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学科知识理解”为导向,通过“基于学科知识理解的集合教学”等工作坊,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切实提升教师学科知识理解与课堂应用能力。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聚焦新高考背景下的复习备考难点,以“复习备考与探究教学”为重点,依托典型课例示范引领,把握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提升备考实效。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针对“内容多、讲不完”等现实困境,以“统编历史教材的使用”为抓手,指导教师贯彻新教改理念,推动教学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实现“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变。
2
来京跟岗实践:
沉浸式学习,深化研修实效
继9月入校指导后,10月12日至26日学员分两批赴京,开展跟岗实践与集中指导活动,开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新阶段。
在跟岗实践环节,学员走进北京东城、西城、朝阳区的优质高中,沉浸式体验名校在课堂教学、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与教研活动等方面的特色做法,拓宽教育视野。通过深入课堂观摩北京名师示范课,学习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策略,有效提升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近距离感受“有组织的教科研”流程,强化教研活动组织策划与成果转化能力。
在集中指导阶段,项目团队结合学员9月课堂诊断结果与10月跟岗实践反思,聚焦“单元教学”与“教学能力进阶”两大核心:一方面指导学员将跟岗所学转化为研究思路,明确课题方向,助力教师从教学型转向研究型教师;另一方面针对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共同优化教学方案,确保研修成果可迁移、能落地,为后续完成“单元教学设计、研修课例、研究报告”等成果奠定基础。
3
双向赋能成效显著
持续助力玉树教育发展
作为北京教育学院支援玉树州教育的重要举措,高中名师工作室项目通过“入校诊断+来京跟岗”的双向联动模式,不仅使玉树高中教师近距离接触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更为京玉两地教育交流搭建了坚实桥梁。


学员们普遍反映,项目指导“精准、实用、接地气”,既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难题,也拓宽了专业发展路径。未来,项目将持续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力基础教育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双向交流机制,为玉树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中教师队伍,为持续推动当地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项目简介
青海玉树高中名师工作室项目基于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立足于学科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师德修养培养、专业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深化、专业能力提升等多维度的研修,聚焦于骨干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通过两年的培训,为青海玉树州培养一批视野开阔,育人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良好的中青年教育人才。
图文: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李桔松
出品:党委学员工作部/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