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外扭伤,让初三的葛昕同学暂“困”在了行动不便的方寸之地,却让海曙外国语学校五江口校区907班,成了爱与担当的“发射台”——一群少年用肩膀、双手和笑声,让教室到校门的距离,成了传递温暖的通道。

十月初,一场篮球运动的意外,让葛昕的脚踝韧带撕裂,伴随轻微骨折。初三的关键时刻,教室在五楼,离校门最远……焦虑瞬间笼罩了葛欣和他的父母。“整个节奏都打乱了”,葛昕妈妈回忆道。
然而,班主任王佳炜老师的一句“你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其他的都交给我”,像一颗定心丸,很好化解了葛昕妈妈的这份焦虑,而更强大的后援,则来自葛昕身边那群可爱的同学们。
“脚替天团”火线集结
葛昕的脚受伤后,因为行动不便,在学校的两餐成了大问题。907班的男生们自发站了出来,组成“爱心送餐小分队”,每周排班,风雨无阻。
“他们怕我一个人在教室吃饭太闷,经常打包两份饭菜,陪我一起吃!”葛昕笑着说。午后的教室,当其他同学去食堂就餐时,总有一个少年陪着葛昕,边吃边聊,聊学习,聊球赛,聊趣事……小小的教室角落,成了最温暖的“午餐沙龙”。吃完后,送餐的同学还会细心地帮他把餐盘送回食堂。对于这份“饭来张口”的幸福,葛欣告诉记者:“吃得特别香,心里暖暖的。”

同学朱雨泽帮葛昕打饭
每天夜自修结束的铃声响起,是另一场“爱心接力”的开始。黄天佑、夏一翔、吴孟轩等几位同学,早已形成默契,无需召唤,自动围拢到葛昕身边。“走,收拾书包!走,送你下楼!”他们小心翼翼地搀扶,稳稳地接过书包和拐杖,一路说说笑笑,护送葛昕安全抵达楼下,交到家长手中。这份无声的守护,持续了近一个月,从未间断。

同学黄天佑、吴孟轩护送葛昕放学
少年天性爱动,体育课看着同学们在球场上奔跑,葛昕难免失落。但同学们自有妙招!他们幽默地把葛昕比作“史铁生”,鼓励他“身残志坚”。去不了足球场?没关系!乒乓球桌旁,拄着拐杖的葛昕,在同学们的“特别关照”下,挥拍打起了羽毛球。“他们还故意让我几个球呢!”原先的失落被冲刷得无影无踪。

体育课同学们陪葛昕户外活动
最意外的感动:被“抢先”的爱
班主任王佳炜老师心里一直记挂着葛昕放学的不便。一天,他特意想赶在夜自修结束前去教室,看看是否需要搭把手。然而,当他快步走到教室门口时,发现葛昕的座位早已被归置得整整齐齐。他急忙下楼,在楼梯转角处,看到了让他无比欣慰又感动的画面——夏一翔、吴孟轩等几个同学,正簇拥着葛欣,有说有笑,稳稳当当地往下走。
这份无需言说的守护,在突如其来的消防演习中也得到了体现。尖锐的警报声骤然划破校园的宁静,所有师生必须迅速撤离教学楼。王老师的心猛地一揪,脑海中瞬间闪过葛昕拄着拐杖的身影——“他怎么办?!”在王老师正冲向五楼教室之时,楼梯口传来的熟悉声音和急促却有序的脚步声让他顿住了脚步——“几个同学一人架稳葛昕的胳膊,另一人抄起书包和拐杖,还有同学在前方快速开路、提醒避让,配合得天衣无缝。”
当王老师随着人流到达楼下安全集合区时,葛昕已经在同学们的簇拥下,安然无恙地站在了指定位置。“那一刻,真的特别感动,觉得孩子们长大了,懂得照顾人了。”王老师动情地表示,“无论是每日放学的细水长流,还是警报突响的危急时刻, 他们都把照顾同窗的责任刻在了心上,这正是学校日复一日德育教育的生动延伸,我比看到满分试卷还要欣慰百倍!”

王佳炜老师接受采访
“爱心号”特快专列与“最灵活的人”
葛昕妈妈感慨,在老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葛欣不仅没落下学习和户外运动,反而成了班里“最灵活的人”。 最让人忍俊不禁又倍感温暖的“名场面”,莫过于放学时分:“为了让葛昕早点回家,负责护送的几位同学推着他的轮椅,在校园小路上一路风驰电掣!常常能‘后来居上’,轻松超越步行的同学大部队,率先抵达校门。 ”
“享受那种奔跑回家的感觉!”葛昕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笑意飞扬。

记者有话说
在“硝烟弥漫”的初三赛场,分数常被视作丈量优秀的唯一标尺。然而,海曙外国语学校五江口校区907班的这群少年,却用行动展现了另一种“优秀”。当争分夺秒成为常态,他们却甘愿为一位行动不便的同窗按下“暂停键”:风雨无阻送餐陪伴,稳稳当当搀扶守护,绞尽脑汁创造欢乐,甚至推着轮椅在校园里“风驰电掣”…… 这些与升学率无关的“额外付出”,恰恰映照出他们心灵深处最珍贵的品质——无私、担当与友爱。
无论未来中考成绩单上的数字如何,此刻,他们已在人生的品德课上,交出了一份满分的青春答卷。

记者:林玲
来源:宁波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