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是经过深谋远虑的。
不过,爱和爱之间还是有点差别的,每个爸妈表达爱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样,但不变的是,他们那颗为孩子操心、付出的心始终如一。

正是因为有着各自不同,却又同样用心良苦,才为跳水界培养出了两颗正冉冉升起的双子星。
今天咱们就聊聊陈芋汐和全红婵父母的教养方法,看看他们到底在哪些地方不一样吧。

01父母苦心
提到陈芋汐和全红婵这对姐妹,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虽然都这么拼命努力,二人的性格偏偏天差地别。

陈芋汐给人感觉特别沉稳冷静,而全红婵则是活泼跳跃、欢快自在。
这些性格上的差异,其实也跟父母和家里的氛围有着挺大的关系。

陈芋汐在上海的一个体育世家长大,祖父可是上海体操界的传奇人物,父亲陈健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体操教练,母亲董春华则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副教授,从事体操教学已经好多年了。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她的父母比其他人都更了解竞技体育的艰辛,天赋当然很关键,但持之以恒的自律才是真正让顶尖运动员立足的硬道理。

而且,陈芋汐从小身体一直不太好,总是身体虚弱,老是生病。
陈芋汐父亲陈健说,别人感冒她就发烧,别人发烧她还得住院,还曾在学校晕倒,吓坏了老师和同学们。

也是从那一刻起,陈芋汐的父母才真正意识到,她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为了让女儿的身体变得更强壮,提升体质,父母于是开始为陈芋汐制定一套详细的锻炼方案。

虽然训练挺辛苦挺折腾,但聪明的陈芋汐明白,这都是爸爸妈妈为她着想,所以再苦再难,她都没有抱怨,也没有退缩过。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原本就很懂事的陈芋汐变得越发自觉自律了。
根本不需要父母多提醒,陈芋汐就晓得哪些能干,哪些不能碰。

这事儿让陈芋汐的爸妈既心头一热又觉得挺骄傲的。
在陈芋汐的房间里,除了那些奖牌和荣誉证书外,最抢眼的还得算一摞厚厚的训练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每天的训练安排、心得感悟和需要提升的点。

就算是周末,她依然会准时六点起床开始训练,完全不用父母催促,因为她早就明白,优秀已成为一种习惯。
这份习惯,是父母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陪伴,一点点悉心培养出来的。

陈芋汐的爸妈不常跟她说:“你得拿冠军”,但他们用专业的指导教她如何变得更厉害。
每当她遇到技术上的卡壳,爸爸都能准确说出每个动作的难度级别,还会跟教练一起头脑风暴,想办法怎么改进。

她一紧张比赛压力太大,母亲就会用些心理学的小妙招帮她调整心情,跟她说,别把输赢放太重,真正的坚强是在这份轻松中。
这种“理智的感情”,让陈芋汐逐渐形成了沉着冷静、坚持不懈的性格,不管比赛中遇到什么突发状况,她都能镇定自若,稳妥应对。

02爱的本色
看全红婵这边,又展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教育风格。
和陈芋汐那边的家庭经营不太一样,全红婵的家里就像普通家庭的小缩影,平凡而又温馨。

全红婵出身于一个大家庭,一共七口人,日子靠父亲全文茂在果树种植上的收入维持。母亲冯玲因为年轻时一场车祸留下的伤病,长年服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算不上富裕。
11岁那会儿,市体校的教练来镇上挑选潜力股,看中她那轻巧的身段和爆发力十足的表现,全红婵决定学习跳水,最初的心思很简单——或许跳水能帮家庭解困,让妈妈能安心治病。

和陈芋汐的家长不一样,全红婵的父母对跳水一无所知,他们不懂比赛的难度,也没办法分析训练的情况,甚至在女儿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还要提前问问“奥运会到底是什么”。
不过,他们送给全红婵的,是最宝贵的东西——毫无保留的包容和纯粹的快乐。
全红婵放假从体校回到家里,迎接她的总是母亲用心做的家常菜,以及果园里新摘的鲜甜荔枝。
母亲冯玲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多吃点,吃不够我再给你盛。”

看到女儿吃得那叫一个欢快,她总是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巴黎奥运会结束后,全红婵因为受了点伤休息了半年,身材比以前稍微丰腴了点。网上也传出了不少声音:“她是不是练不动了”、“会不会退役了”的猜测。

面对这些声音,冯玲在果园里搓着沾满泥土的手,坦然回应:
胖点挺好的,我主要担心她瘦瘦小小的长不了大。现在身体弄得结实了,受伤的几率也低了,别人说什么都不在意,健康才是最关键的。


在这位朴实的农村妈妈眼里,女儿是不是世界冠军啥的,没啥重要的,拿了多少奖牌也不在乎。她心里最看重的,还是那个从小吃苦、遇事只报喜不报忧的孩子。

全红婵训练的时候,经常呛水、磕碰,手上脚上全是伤痕,但她从来不跟家里说,每次打电话就只说:“妈,我挺好的,你在家好好照顾自己就行。”
冯玲心里很清楚,女儿在外面受了不少苦。

全红婵的爸爸全文茂啊,真正用行动告诉女儿啥叫“踏实做人”。女儿拿了冠军,很多商家来找他想捐点什么,可他都一一拒绝了,嘿,他说“女儿的光荣是她自己争取来的,咱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每天还是照旧,打理果园,喂养家禽,过着跟以前差不多的日子。只不过在女儿比赛的当天,会提前坐在电视机前,紧张得手心都出汗。

每次女儿比赛之前,他打电话就一句话:“撑不住了就回家,爸在地里忙着养你呢。”
正是这份纯粹无杂的爱,成为了全红婵最大的底气。在比赛场上,她勇敢拼搏,敢于挑战,不怕失败,因为她清楚,无论跳得如何,家里总有一盏灯为她亮着,一桌饭在等着她归来。

教练何仪曾提到:“全红婵的心态真的很棒,这跟她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她明白父母爱的是她这个人,而不是她的成绩。”
这种纯粹的开心,让她在跳台上一直保持着敏捷和自在,每次都能展现出“水花消失术”的精彩瞬间。

结语
看全红婵和陈芋汐的成长历程,两个姐妹的性格和道路虽然各有差异,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父母那份无私的宠爱。
这份爱,成了她们勇闯天下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