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强国,教师为基。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聚焦青年教师成长关键需求,在薪酬激励、保障支持、健康关怀等领域精准发力,既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更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对教师群体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我在亲历学校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国策领航定向、校策落地生根”的实践逻辑,更满怀感恩之心、砥砺奋进之志。
一、以分配激励创新,政策赋能释活力
文件提出,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扩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权,支持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分配方式,鼓励采取多种办法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在实践中,西电依托“华山学者”岗位体系,创新推行“6年长周期+标志性成果”考核机制,精准响应国家“破五唯”的评价导向,为青年教师潜心基础研究、攻坚前沿课题搭建了“静心治学”的制度平台。年薪制带来的稳定收入保障,从根本上消解了青年教师的科研焦虑,有效规避急功近利的学术倾向,让“深耕科研、勇攀高峰”成为职业共识。
同时,深度践行国家“向教学一线倾斜、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要求,将“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的导向落到实处。这一评价体系打破职称层级壁垒,使教学研究、竞赛指导、教材编写等各类育人成果得到充分认可,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极大激发了青年教师队伍的创新活力与育人热情,让政策红利转化为科研教学的内生动力。
二、以保障暖心安教,措施落地解民忧
文件指出,将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解决生活困难。在亲身参与西电南校区周转公寓选房时,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的公开透明、配套齐全的“拎包入住”条件,让青年教师切实感受到“在校如家”的温暖氛围;新建校医院、即将竣工的游泳馆与创新研究大楼,更彰显学校将国家“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政策落到细处的执行力。
针对减轻非教学科研负担,减少安排青年教师从事一般行政事务性工作等要求,学校建设“教师数据一张表”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减少重复填报负担;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财务报销、合同审批等行政事务集中办理,大幅提升服务效能。这些政策举措既践行了国家“为教师松绑、让教师专注主业”的政策初衷,更以精细化服务为青年教师解除后顾之忧,让青年教师能够心无旁骛投身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
三、以关怀护航成长,多维守护促长远
文件强调,要关注身心健康,定期组织体检,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丰富文体活动,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这是国家“关爱教师身心健康、促进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在实践中,西电形成了“全周期、多维度”的健康关怀体系,学校不仅按政策要求每年组织专项体检,更针对青年教师工作特点优化体检项目;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与专业化指导,常态化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同步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掌握压力调节方法,促进工作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这套涵盖“健康监测-心理疏导-活力激发”的守护机制,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精准落实,更体现了对教师个体发展的深切关怀。当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才能以饱满状态、昂扬斗志投身教育事业,而这正是国家着眼教师队伍长远建设、夯实教育强国根基的深远用意。
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与学校举措的“精准落地”,共同构建起青年教师成长的优质生态。从激发活力的薪酬体系,到暖心安心的保障服务,再到护航长远的健康关怀,每一项政策、每一个举措,都让国家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关怀从“纸上”落到“心上”、化到“行动上”。作为西电青年教师,我将把这份关怀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坚定行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科研创新之智、立德树人之力,书写新时代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 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