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去上技校的人,都有怎样的青春?
创始人
2025-11-14 07:30:10
0

最近几年, “中考分流”正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是很多家庭绕不开的难题。

有人担心成绩不好被“淘汰”出考大学的赛道,有人害怕不上高中意味着人生的失败,还有人对职业教育的未来感到迷茫。

这些上技校的人,都有着怎样的青春?又会面临怎样的未来?

「未读·纪实」的新书 《南方技校的少年》里,我们第一次听到了这些来自中职世界的声音。

袁洁|著

未读·纪实|出品

01

在被忽略的40%里,技校生的尴尬

当我们在网上搜索“青春”“成人礼”等字眼,得到的可能是为备考奋笔疾书的身影、球场上肆意奔跑的热血,或者是礼堂里集体宣誓的呐喊……

然而,这也意味着,有40%的青少年,被我们忽略了。

《学习小组》剧照

中、高考总是被比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事实上,中考还会将大量孩子导向另一个世界: 职业教育

根据2024年11月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23年,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133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9553 所,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总数近40%。

表面上,中考将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分流到读书高考和学技术就业两个方向,但在职业教育的领域,还有 中专职业高中技校三种不同的路线。

提到技校,很多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或者“学厨师,还是新东方。”

这些朗朗上口的技校招生广告曾经红遍大江南北,但始终无法改变大众对技校的偏见。

《昨日青春》剧照

因为和中专和职业高中相比,技校是为培养工人设立的,更注重对于实用技能的教育。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技校生几乎就注定要成为一座城市的基层工作者、一线蓝领工人。

并且, 技校不是教育系统归属学校,而是由人社局(厅)主管。这就意味着, 占中职院校1/4的技校,在教育部所属的学信网上查不到学生的学历信息,只能从人社部官网进入专门的学籍信息查询系统才行。

在这个习惯将学生按成绩分为三六九等的时代,没有“学历”成了很多技校生的“死穴”,技校也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野鸡学校”。

02

毕业即进厂,他们的青春更迷茫

在社会“约定俗成”的印象里,上技校的孩子,大多是成绩差、爱捣乱、难管教的坏学生。

从这方面上看,技校更像是在防止他们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给他们“分配”一项养活自己的技能。

然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三观仍在塑造期的孩子,虽然走上了一条看似“明确无疑”的道路,背后隐藏的,却是 巨大的迷茫、价值的失落与青春的仓促

他们在十五六岁的年纪,便被“剥夺”了“学生”这一代表着可能性的身份,而被定义成车工、钳工、电工等一个个“ 预备工人”。

他们的青春也被高度压缩成三年、五年,之后就要离开校园,直接走上一线岗位。

《下一个素熙》剧照

而让他们陷入现实困境的,还有更重要的 家庭原因

这些选择技校的孩子,他们的家庭背景往往高度相似:留守儿童、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无法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他们足够的关照。

对家庭来说,早早学一门手艺,然后进入社会养活自己,并非一件坏事。

两代人之间仅有对生存压力的传承,缺少基于个人成长的有效对话,这种务实、朴素的生活经验,无法为孩子提供孩子足够的精神支撑,也会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

《无人知晓》剧照

袁洁在《南方技校的少年》中说: “技校学生当中,除了那些有天赋、能吃苦的学生——他们享有学校各方的资源倾斜,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收获荣誉——更多人既没有走出去的机会,也缺乏引导和托举,他们只能凭自己的眼界和能力去设计当下,以及未来。”

青春期的激情和汗水,早就被淹没在车间、工厂的机器轰鸣。

03

国内首部聚焦中职世界的纪实文学作品

如果我们只是宏观地讨论技校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那仍然无法看清个体的成长轨迹。

好在,在南方一所技校工作15年的 袁洁老师,将他们的故事真实而深情地记录了下来。

和很多人一样,袁洁高中时也被教导要远离附近技校的那些“坏学生”。但没想到十年后,研究生毕业的她却成为了这所学校的教师。

《杏运》剧照

在技校里,袁洁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背景故事——

在微信家长群里,近一半的家长从来不说话,甚至经常会遇到“查无此人”的情况;

有学生在宿舍讨论安眠药,问她“老师,你不觉得人活着很没意思吗?”

也有学生因为实习时跟不上工厂流水线的速度向她打电话哭诉……

袁洁去临夏学生的家乡回访过,也和学生实习的工厂打过交道,她不遗余力地在学生的技术课程之外,增加“美感教育课”和“生死课”这些培养价值观的基础课,帮这些后进生找到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闪光点。

《世界的主人》剧照

《南方技校的少年》是一份珍贵的记录,它让我们看见那些“被忽略的40%”鲜活的面孔,它记录的不仅是一所南方技校的日常,更是时代背景下,一群沉默少年的心灵史。

它也让我们思考:我们对这些被排除在主流叙事之外的青少年群体的定义,是否太过狭隘?职业教育乃至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在这所被边缘的南方技校里,一群常被视为‘应试失败’的少年在焊花与汗水中摸索成长的意义。这群年轻人并非被动接受命运,而是在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夹缝中,展现出独特的主体性与挣扎。本书不仅是一次进入技校现场的田野记录,更是一份关于教育分层、社会流动与劳动尊严的当代表述。”

——知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副教授严飞推荐

每一个少年,无论Ta走在哪条道路上,Ta的青春、Ta的迷茫都值得被记录,被理解,被尊重。

希望我们通过这个机会,走近他们的人生,成为他们的读者。

看见,正是改变的开始。

活 动 预 告

当加沙的天空被炮火染成灰色,倒塌的房屋掩埋了日常,饥饿与恐惧笼罩着这片土地时, 90后青年诗人莫萨布·阿布·托哈没有沉默,他让文字成为穿越硝烟的“见证者”。字里没有空洞的呐喊,只有真实的生命细节:无人机的轰鸣旁,飘着茶香,家园成废墟后,有人种下草莓,一朵从瓦砾中昂首的玫瑰,更是直抵人心——那是战火中不向命运低头的生命象征,是“我们活下来的方式”最鲜活的注脚。

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媒体人 周轶君、当代诗人 西川,以及本书译者 李琬,带领我们走进托哈的书写,将目光投向加沙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共同探索诗歌与美之于苦难和生命的意义。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业务多元化初见成效 嗨学押注A... 近日,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继粉笔教育之后,在线职业教育领域又一...
荆州古城银杏染金 城管“缓扫”... 11月11日,荆州古城人民路上的银杏树迎来最佳观赏期,满树金黄与古老城墙相映成趣,为深秋的古城添上一...
四川舰,首次航行试验! 11月14日9时许,我国076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从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快乐读书吧真题训... 亲爱的同学们好,这里是小学课堂秘籍 今天为大家分享:1113四上语文快乐读书吧真题训练(含答案12页...
原创 对... 据海外媒体报道称,雷诺全新Twingo将在2026年回归。虽然雷诺4和5早在复兴之前就已经被砍掉,但...
【汽车人】守根基、破新局,解读... 红旗的品牌焕新,是一次不止于向外,更是刀刃向内的战略升级。 文 / 卢山 过去几年,合资品牌被自主品...
【通海县】通海县政协通过院坝协... 在老玉通公路北侧,某新能源充电站车辆来往频繁,许多到通海火车站的新能源汽车车主纷纷将车开到这里来充电...
统一智冷系列的冷却液适用的纯电... 四、典型适用品牌与车型(以市场主流车型为例的推导) 在不列举未经厂方确认的具体“批准车型”前提下,可...
电动乘用车出口迎来“新门槛”? 新政策有望重构我国汽车出口秩序,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出口生态,助力我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中实现品牌提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