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实验学校(海淀)
小学部的操场上
曾有一个体重170斤的男孩
——小张同学
曾经的他,跑两步就喘
就连自信也像被体重压得透不过气
然而,在经历了261天系统备战
78次专项训练、40多斤的蜕变之后
他成为了一名身姿挺拔、自信的少年
成为了同学们口中的“逆袭黑马”
书写了一场由学校引导、家庭陪伴
个人坚持共同成就的“体质蜕变记”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看一看“逆袭”的幕后
01
一生一案
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成长路径
小张同学的蜕变并非偶然,而是学校精准体育教育的缩影。初次模拟测试时,他的体重指数(BMI)和体能数据均达到全面预警,也因此被纳入“强基组名单”。和不少体能薄弱的孩子一样,他也对体育锻炼充满畏难情绪。但学校始终秉承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应拥有健康体魄,养成终身受益的健康习惯。
在校医和医生与他的深度沟通下,体育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特别定制了“一生一策”提升方案,一场关于健康与成长的觉醒,从此开始。
向上小张同学的锻炼过程
小张同学的蜕变,是学校体测备战系统与家庭执行力的完美结合:
✅ 学校精准施策
· 每日7:20早锻炼,43次晨间特训雷打不动
· 下午强基组加练,33次专项突破
· 体育教师一对一指导动作,建立动态成长档案
· 暑期发起“吉尼斯挑战榜”,激励他突破跳绳极限
✅ 家庭科学配合
· 妈妈根据学校校医室《健康饮食指南》,定制低脂营养餐
· 记录每日“运动打卡”,在班级群分享进步
· 配合校医开具膳食处方,用黄瓜、鸡胸肉替代零食饮料
✅ 个人极致坚持
· 每日跳绳从100个到1000个
· 每晚3公里跑步,雷打不动
· 睡前带着饥饿感入眠,坚信“汗水不会辜负人”




“管住嘴,迈开腿,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这句看似简单的口号,背后是泪水和汗水交织、无数次咬牙坚持:酷暑中汗水浸透衣衫,深夜抵制美食诱惑的挣扎,以及体重平台期的焦虑……但当他站上体重秤,看到自己瘦下40多斤、BMI回归趋于正常范围时,一切汗水都化为了骄傲的泪水。如今的小张同学,身形匀称,目光自信,真正告别了“小胖墩”的标签。
小张同学在成长故事日记中写道
感谢学校没有放弃我
感谢老师把我拉进强基组
感谢妈妈陪我吃“健康餐”
这40斤,让我明白
只要科学坚持
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的班主任谈道
这场蜕变,不仅是身体的轻盈
更是心灵的成长
现在的他,乐观、坚韧、自律
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一生
像小张同学这样“蜕变”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最初,第一次模拟测后,有些孩子一分钟跳绳只能跳几十个,50米跑得气喘吁吁。但学校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而是建立了“重点学生台账”,实施“一生一案”的精准帮扶。





02
见证成长的无限可能
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小张同学的故事,只是全校572名准备体测学生中的一个缩影。在准备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不是冰冷的分数,而是发生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鲜活而真实的成长。在这里,数据与温度并存,科学与坚持共舞,真正实现“让健康成为习惯,让成长看得见”。




奇迹在坚持中发生。那个最初跳绳总绊脚的孩子,最终在“吉尼斯榜”上跳出了190个的佳绩;那个坐位体前屈碰不到脚尖的女孩,通过日复一日的拉伸,轻松推过了满分线。他们的脸上,笑容取代了愁容,自信取代了胆怯。
而“强基组”的孩子们,成为了操场上最熟悉的风景。43个清晨,他们在晨曦中奔跑、跳跃;33个傍晚,他们在夕阳下挥汗如雨。老师们陪伴在侧,耐心指导动作,不断给予鼓励。
学校还对积极锻炼、挑战自我的学生进行奖励,其中超280人次荣获奖励。每一张“硬核卡”、每一个“进步大礼包”、每一张校级证书,都见证了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见证了汗水浇灌出的进步与喜悦。








03
全校一盘棋,261天全力护航
学校对于国家体测的准备不是短暂的冲刺,而是一场始于初春、延续至金秋的“持久战”。学校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综合素养、夯实终身发展基础的关键一环。
顶层设计,系统规划
学校德育处与体育组科学研判,早在今年1月便吹响了备战的“集结号”,制定了覆盖全年的训练方案。从寒假“21天体能大挑战”的初次动员,到学期中精准到人的“早锻炼”“强基组”训练,再到暑假期间的“吉尼斯”云端比拼,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资源倾注,全员参与
学校先后召开多次专项工作会。班主任们化身“首席服务官”,时刻关注学生状态,与家长深度沟通;体育老师们则成为“全天候教练”,科学指导、精准施策。全校上下凝聚成一个目标一致的育人共同体。



数据的背后是担当
· 总备战周期:261天
· 覆盖学生:572人
· 家校沟通:超过20轮次
· 校内校外组织训练:78次
这每一个数字,都诠释着学校对“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深刻理解与扎实行动。健康的体魄,是孩子们奔向未来最坚实的基石。
04
家校携手,共筑孩子健康长城
学生的成长
离不开家庭的温暖土壤
学校通过超过20轮次的深度沟通
家长会、动员信
专属家长群、一对一沟通
将科学的训练方法、温暖的鼓励支持
传递到每一个家庭
家长们纷纷化身“家庭教练”
与学校同频共振
假期里,“亲子运动打卡”成为了
许多家庭的温馨日常
周末的拓展训练场上
出现了父子并肩奔跑的动人场景
当学校与家庭肩并肩
教育便产生了最强大的合力
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回首这261个日夜,学校的目标早已超越了体测成绩本身。这正是北京实验学校(海淀)践行“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核心理念的生动体现。学校真正追求的,是帮助孩子收获:
· 一副强健的体魄,为精彩人生奠定基础;
· 一种运动的习惯,让健康生活陪伴终身;
· 一颗强大的内心,勇于面对挑战,坚持不懈;
· 一份珍贵的回忆,关于拼搏、友谊与师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