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巴里坤县海子沿乡卡子湖村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上,教师杨玉昆正站在讲台上,耐心为孩子们讲解8和9的加减法。
巴里坤县海子沿乡卡子湖村小学学生娜孜木·叶尔木拉提说:“杨老师很温柔,很关心我们。他还可以让我们出去玩。我们不会的题,他还会让我们慢慢做。他还会给我们讲好多数学题目,我很喜欢上杨老师的数学课。”
1996年出生的杨玉昆,自2018年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赤诚走进校园,他凭借着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短短两年时间,便当选为学校思政主任,扛起了凝聚师生、厚植民族团结根基的重任。在校园里,他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宣讲活动上,讲述各民族携手共进的故事让师生热泪盈眶;演讲比赛中,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讲述着身边互帮互助的暖心瞬间;手抄报展览里,五彩画笔勾勒出各民族服饰、歌舞、美食的独特魅力;知识竞赛场上,大家争相抢答民族政策、文化常识,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解、增进情谊。2021年,他获评巴里坤县“三进两联一交友”先进个人;2022年,学校成功创建哈密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正是他与师生们用真心浇灌的团结之花结出的丰硕果实。
巴里坤县海子沿村卡子湖村小学教师郭明娟说:“作为卡子湖村牧区小学的德育主任,他始终扎根牧区教育一线,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作为日常,他用耐心与坚守为牧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牧区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守护者,更是牧区民族团结的架桥人。用真心与行动拉近各族师生家长的距离,他用脚丈量草原,用爱心凝聚人心,让团结之花在家校间静静绽放。”
教育的温度,藏在跨越民族的关爱里。杨玉昆偶然发现家庭困难学生楚格拉藏在课本里的纸条“想要一双暖和的新鞋”,杨玉昆心里五味杂陈。第二天,他特意带着楚格拉来到乡里的鞋店,耐心地帮她挑选新鞋,当合脚的新鞋踩在脚下,楚格拉红着眼眶露出灿烂笑容。楚格拉在杨玉昆的帮助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内初班。
家长夏力哈尔·吾赛尔拜说:“他认真教养学生,花了不少心血。他以身作则,杨老师也很普通的人,对我们,我们这个孩子的家庭,孩子都交流的好。体贴的很,很贴心的照顾,托杨老师的福,我们孩子还有几个孩子考上了那么好的中学感谢杨老师,花了不少心血。”
作为思政主任,杨玉昆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他深知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便摒弃枯燥说教,潜心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让课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他用孩子们的眼睛看世界,让“民族团结”化作同学间的每一次击掌、家校间的每一份信任、童年里的每一张笑脸。正如他在教师日记中写道:“教育的初心,是让每颗童心都懂得——紧紧相拥的石榴籽,才是最美的风景。
巴里坤县海子沿村卡子湖村小学思政主任杨玉昆说:“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更加用心,用自己的心血来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进行浇灌,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的优秀,让他们能够走出这座大山,到更远的地方去看一看,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巴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