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如何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
创始人
2025-11-24 18:10:47
0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等。近年来,部分学校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值得学习的经验,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在教学手段上,以技术赋能促进个性化学习。比如,通过“双师课堂”和AI学伴系统,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

在教学内容与组织上,实施分级分层的课程重构。比如,北京八中以每周半天的“自然体育课”为载体,实际承载跨学科融合的职能。再如一些学校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课程分类与分层相结合的动态教育模式。

在教学机制上,进行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如成都市试点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或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

但我们也发现,一些学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中急于求成,忽视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违背循序渐进原则,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有的学校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存在人机结合的浅表化等问题;有的利用搜索引擎、机器逻辑简化教学方式,也不能科学利用好网络教学资源;有的存在课程教学“抢跑”行为,关注少数尖子生而忽视了大多数;有的应试教学依然盛行,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探索。

一是要明确教育教学的底层逻辑,强化实践教学。教育应立德、明理、强技。无论德、理还是技,都要密切联系实际。要让行走的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人生处处是课堂。应突破书本,以高质量的、广义的“教材”确定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维能力导向,探索课内外相结合、立体化的课程与育人模式。

二是做好教育教学顶层设计,坚守数智时代育人本质。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时代,教师要成为数据分析师与人机协同者,还要坚守教育本质,承担起情感陪伴、价值引领、人格塑造的责任。这就要求在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教”“靶向学”和“循证研”。用制度保障师生间的情感联结与人文互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使学校教育真正实现“数据证据”与“深度关怀”的闭环。

三是明确时代任务,实现素养提升的突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睿智的大脑、温暖的心灵,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面对每一个孩子,我们要强调“共性问题的个性化呈现与解决”,更要重视“个性化问题透射出的共性逻辑”,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无论是分层教学还是贯通培养,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AI赋能,都要以学生成长与发展为本,落实“素质教育在课堂”的理念,确保课堂过程的生动性与知识能力的生成性,找准教育的起点、跳跃点、落脚点。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中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4日 第05版

作者:伊永贵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350余名教育专家齐聚西大附中... 11月22日,2025中小学后勤管理研讨会暨中小学后勤管理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李在明涉华表态 环球网援引韩媒报道,结束G20峰会行程后,当地时间11月2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前往土耳其的总统专机...
新华社推出系列微纪录片《总书记...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近日,新华社推...
管城回族区第二届名师工作室博览... 大象新闻记者龚丰硕 通讯员刘继君 11月18日至21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举行了第二届名师工作室博览会...
【央媒报道·人民日报】雄安新区... 本报雄安6月9日电(记者张志锋)今年高考于6月7日至9日举行,雄安新区自成立以来首次承接高考工作,新...
联合国儿基会刘鲲教授莅临管城回... 大象新闻记者 龚丰硕 通讯员 王亚菲图文 为深入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精准把握学校融合教育实施现状...
微专业vs辅修/双学位:选对赛... “大学四年想多学点东西,但双学位、辅修、微专业到底怎么选?”最近收到不少大一新生的私信,发现大家对这...
杰恩设计:无可用于“AI设计”... 证券之星消息,杰恩设计(300668)11月24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揽佬被骂了!本人公开回应! 什么情况?揽佬遭遇大量批评。众所周知,揽佬正在美国巡演中。而揽佬这次演出的规模非常大,在整个北美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