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作业究竟是留给学生的,还是留给家长的?这个问题相信不少家长都怀疑过,以前的家庭作业最多留点练习册、试卷什么的,现在的作业可不得了,简直像是留给家长的。
不说那些手工作业了,哪一个不是家长帮着完成的?还有那些听写、背诵的作业,不仅需要家长亲力亲为,还得签字!现在更甚,就连平常的作业、考试,都得家长签字,搞得家长们心力交瘁的。

孩子没上学的父母们可能不懂——不就是签个字吗?有啥可烦心的?这就是认知上的差距了,家长签字可不是“签个字”那么简单!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复杂了。
全看家长怎么解读了,有的家长觉得,老师让签字那就是单纯地签个名字,表示家长已经知道成绩了,但有的家长却不这么认为,既想给老师留下个好印象,也能表达自己对孩子学习的重视。

因此面对家长签名这种要求,总是格外重视,恨不得从方方面面表现一下自己,在外人看来或许是“自我感动”,殊不知在老师的眼里,早就把家长签字分成三六九等了。
有老师晒出了班级内学生的家长签字,直言“差生家长签字”和“好学生家长签字”一对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差生的家长签字就签了个名字,看着孩子不如意的成绩,是一点也不着急不上火。

也不主动跟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给家长一个“签字”的任务,实际上是给家长一个主动沟通的机会,可偏偏家长们领悟不到这层意思,亦或者是不关心孩子的成绩,就真的只是签了个字。
老师看到这样的“差生家长签字”也非常无奈:“难怪成绩上不去!”学生对学习不上心,家长对学习也不上心,全靠老师一个人使劲,那成绩能提上去吗?

这种家长就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了,教育就是老师的责任了,但老师能教会知识,学习习惯、价值观还是家长教的,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总归没有在家里的时间长,家长的教育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
对比“好学生家长签字”,差距尽显,好学生的家长签字是什么样的呢?不是走个形式,也不是敷衍了事,除了签字之外,家长会针对学生的这次考试,认真分析丢分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可不仅仅是表面工作,家长只有认真分析过孩子的试卷内容,了解孩子平时的学习情况,才能给出这样客观且全面的分析,而家长也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督促孩子完成今后的学习和规划。

有这样一位对学习上心、用心的家长,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可能不好呢?“差生家长签字”VS“好学生家长签字”,差距的背后不是简单的字数问题,还有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问题。
但同样一件事在不同身份、不同视角下的呈现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老师觉得不同的签字方式是学习态度的表现,但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家长签字应该回归最本质的状态,那就是签个字了事。

现在的孩子学习内卷已经够严重了,家长不希望一张简单的试卷签名也要内卷到这种地步,一些家长认为:重视学习未必需要通过家长签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只要成绩提高了,家长平时该关心、该重视的部分都落实到位了,也不需要这些面子工程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