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逐步停产常熟工厂内的捷豹XEL、XFL、E-Pace及路虎揽胜极光等国产车型。这一变动标志着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长达十多年的本土化生产历程即将画上句号,同时也预示着跨国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寻求技术本土化和成本优化的新动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变革不仅仅是停产几款车型那么简单。捷豹路虎将与奇瑞合作,基于奇瑞T1X平台打造全新的电动化品牌——Freelander(神行者)。不同于传统的“外方主导技术、中方负责制造”的合作模式,神行者项目开创了反向合资的新路径。在这一模式下,奇瑞将负责动力系统开发,而捷豹路虎则专注于底盘调校和豪华配置的移植。奇瑞的第三代插混系统(鲲鹏DHT)在综合油耗和量产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而T1X平台的车身扭转刚度更是超越了宝马CLAR平台的标准。
然而,这种分工模式虽然能够削减40%的研发成本,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部分消费者质疑,花费50万购买一辆基于奇瑞平台打造的“精装修”车型是否值得。这一质疑反映出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担忧,以及对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信任度下降。
事实上,捷豹路虎此次调整的背后,是其在中国市场持续亏损的严峻现实。2024财年,奇瑞捷豹路虎的市场表现全面崩盘,全年销量同比暴跌34%,亏损额高达1870万美元。进入2025年,情况并未好转,前四个月销量同比暴跌49.41%,库存系数高居豪华品牌之首。其中,捷豹XEL和揽胜极光等车型的售价大幅下跌,但仍无人问津,品牌溢价能力严重受损。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但捷豹路虎并未放弃希望。他们意识到,在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型的大潮中,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神行者品牌的推出,正是他们试图在电动化领域实现救赎的一次尝试。如果神行者品牌能够年销量突破5万辆规模,合资公司有望在2027财年实现扭亏为盈。神行者车型还计划出口至欧洲及中东市场,借助奇瑞的海外渠道网络,实现“中国技术反哺全球”的跨越。
然而,神行者品牌的前路并非一片坦途。与20万元的奇瑞车型共享平台,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其豪华溢价能力。同时,在主流豪华品牌纷纷ALL IN纯电的情况下,捷豹路虎选择插混技术作为过渡路线,是否与电动化趋势背道而驰?这些都是他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