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佬与普通打工人间的差距,不仅在于办公楼层高低的差别,还在于有没有专车和司机,更在于收入换算成真金白银的时候,这最能激发各方的情绪。
2025年5月27日。即将于下个月召开股东大会的日产,在发布与此相关的资料时,公开了部分高层的报酬。其中,已经离职的社长内田诚等4名高管,共计获得了6.46亿日元的报酬,折合人民币3229.3万元。人均超过800万元的收入,就是放到中国市场也不低。至少明面上,超过了大多数的同级别人员。
现在,日产已经创下了超过6700亿日元的亏损,为此被迫在全球范围内关闭7家生产工厂,裁减2万名员工。在日本甚至开始招募自愿离职的雇员,还计划出售横滨的总部大楼,削减两家工厂的产能。每一处冒犯日本汽车工人的地方,日产都做到了。
更为讽刺的是,日产正在经历的这场危机,与内田诚不无关系。他自2019年12月出任社长至2025年4月离职,不仅没有消除日产过剩的产能,也没有推出适销对路的电气化车型,更没有完成后戈恩时代的重建,最终导致日产沉沦。他和一众高层的收入,却没有受到影响。
这在遭到日产新董事会成员抵制的同时,也上了日本的热搜。看来,再苦不能苦领导,要苦先得苦群众,在汽车行业里没有国别之分。不来一场彻底的反腐,领导们就很容易先富起来。
就在日产的通知发出之前,日本媒体曾基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的公开信息,推算出了年收入超过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0万元)的汽车高管,并给他们做了一个排行榜。
能够达到这个收入水平的整车与零部件领域的高管,共有49位。按照日本汽车行业550万从业人员计算,五百万元户的比例真不高。这一数字,还不如中国汽车市场落马的部长级管理人员的外快多。
报酬最高的汽车人是丰田章男,年入为16.2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105.4万元,与普通丰田员工900万日元的收入相比,两者之间的差距为180.3倍。以丰田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的规模衡量,高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不算离谱。
排在第二位的即是日产的高管Ashwani Gupta,年收入为8.97亿日元。在整个榜单中,日产占据了6席。其中,内田诚的收入为6.5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80.5万元,与日产普通员工877万日元的收入相比,两者的差距为74.9倍。
同为打工人的本田社长三部敏宏,年收入为4.38亿日元,只能排名第7位,比内田诚少了2.19亿日元。这样的差距部分的解释了三部敏宏对内田诚的不满,即便享受着高薪,也并不能证明他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在本田与日产重组的过程中,正是内田诚无法管控内部的分歧,才导致大重整被迫停止。
在这份榜单上,年收入最低的日产高层有1.69亿日元,超过斯巴鲁、五十铃、三菱汽车的一把手,以及爱信、电装等的高层。
日产汽车高管们的收入,对得起它是日本最大国有汽车企业的称号。日本汽车行业的写手们,丝毫没有估计会被其法务部投诉的风险,认为内田诚等高层的报酬太高了。在日产陷入困境的时候,他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只顾及自己的利益:
做一个受尊敬的人。
与之相应,被拿来做对比的是,在本田汽车副社长青山真二因非工作时间的不当行为辞职时,一把手三部敏宏自愿减薪20%、为期2个月,以示反省。日本汽车行业的专家们,讥讽内田诚连这样的勇气都没有。
要是内田诚真把钱退回去了,这可让中国汽车行业的大佬们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