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苦“无底线内卷”久矣,不少车企在其中已经撞得头破血流。所以,当比亚迪将于今日(7月1日)取消限时“一口价”政策的消息传出时,瞬间就引发了行业热议。
7月第一天,与往月不同,我们没有在网络上看见铺天盖地的“打折”消息,包括比亚迪、吉利、深蓝、极狐等不少车企的海报上赫然写着“即将启用新购车政策,此前报价方案、政策即将全部作废”的内容。特斯拉甚至部分车型开始价格上调,“一口价”的关键词也没有主流车企再去营销。
即便有人猜测,比亚迪等车企此举必然是受到了来自官方的压力,但从结果上看,诸多车企呼吁了几年的“价格战”,终于在比亚迪取消“一口价”之后有了眉目,这显然是一件好事。至少,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协会、汽车企业整治汽车“内卷式”恶性竞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在“内卷式”恶性竞争愈发猖獗的大背景下,“一口价”成了不少车企搞“价格战”的另一种形式。而现在,比亚迪突然“不玩了”,其背后用意值得深思。比亚迪如此做法,会对行业有什么深层次的影响呢?如果比亚迪真的不再“卷价格”,又会带来怎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呢?
叫停“一口价”背后的原因
7月1日起,比亚迪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消限时"一口价"政策,终止此前实施的王朝网和海洋网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的促销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汽车市场上的这一决定标志着持续数月的价格战正式结束,比亚迪将回归常规定价策略。过去几年,国内汽车市场几乎都笼罩在“价格战”的硝烟中,车企们无法自拔,消费者举棋不定,比亚迪叫停“一口价”,无疑是打出了“终止价格战”的信号枪。对于深陷价格战无法自拔的车企们来说,这也是一道曙光。毕竟,平时那些“反对价格战”的言论无关痛痒,而比亚迪的头部效应更能代表未来新能源竞争的大方向。
对于比亚迪近期的动作,不少人猜测可能与官方今年以来的行动有关。6月初,工信部、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对17家国内主流车企负责人进行联合约谈。要求他们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不打价格战,不搞“内卷式”恶性竞争。紧接着,十几家汽车主机厂发表声明,承诺对供应商的支付账期缩短到60天之内。广汽集团携旗下广汽昊铂、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五大品牌也郑重承诺,确保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以减轻经销商的资金压力。结合比亚迪的动作来看,官方的态度,大概率也是其结束“一口价”的一个关键原因。
当然,官方是否有约谈比亚迪,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叫停“一口价”,和其这几年的销量表现也有一定的关系。最开始,比亚迪的降价策略确实对销量有较大助推,而进入2025年后,其销量增长逐渐乏力。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比亚迪累计销量176.34万辆,仅完成全年550万辆目标的32%。而不仅仅是比亚迪一家,过去几年,深陷“价格战”无法自拔的车企越来越多。有车企偷工减料导致口碑暴跌;过度堆砌配置,搞军备竞赛;也有人一味夸大辅助驾驶功能,迷惑用户心智……可以说,这种低层次竞争泥潭,不仅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与创新动力,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换句话来说,价格战背后,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与研发失衡带来的恶性循环,车企、经销商、供应商以及汽车消费者,其中的负面影响谁都没能逃脱。
行业现状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对比亚迪来说也是一个警醒,当降价对销量的转化越来越低时,再玩“价格战”就等于是自掘坟墓。而要想扭转现状,比亚迪必须当断则断,走“价值战”这一新路线。
竞争的风向要变了
和以往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打法不同,比亚迪取消“一口价”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多讨论,关键还是在于其这一做法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拒绝价格战”的口号这几年不少车企都在喊,但似乎一直都停留在“呼吁”“嘴仗”层面。大家都是一边“喊疼”,一边打得比谁都凶。说到底,还是因为行业内缺少一个给力的“牵头人”,大家都是大差不差的水平,谁乐意听对方喊口号?现在就不一样了,处于新能源头部的比亚迪出来打响“反内卷”第一枪,等于是给整个行业带了一个好头。头部效应相信大家都知道,只要有一个头部这么干了,其他车企大概率都会纷纷效仿,以前的“价格战”也是这个道理。比如,主流车企带头降价,其他车企也都一窝蜂的全都“打骨折”。好在,这一次,比亚迪给出的是正面引导,这一点显然是值得肯定的。
比亚迪取消“一口价”,意味着其很可能将改变竞争策略。而这样的风向并非是比亚迪的临时起意,我们从过去两年官方的相关态度中可以看出来,车圈的风向或许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变化的征兆。去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去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 。今年三月初全国“两会”期间,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进入2025年之后,官方对于整治“无底线内卷”的态度也非常坚定。3月29日2025电动车百人会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资委负责人在发言时,都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国家发展改革副主任郑备表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开展网络反不正当执法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则指出,不搞“内卷式”竞争,不卷价格拼品质,不卷参数拼体验,不卷噱头拼服务,共同构建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汽车产业生态。
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头部企业较为一致的态度上看,接下来,“内卷式”恶性竞争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可能就没有什么“生长”的土壤了。当汽车内卷式恶性竞争被“终止”,汽车行业才能进入真正健康的竞争环境。换句话来说,竞争的风向要变了,拼技术实力的时候到了。
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
很多决策都是利弊参半,头部车企正向引导,汽车行业竞争风向转变,没了无底线“价格战”,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利好的一面。而同样需要考虑的是,被“价格战”刺激惯了的消费者,以及靠优惠价获得销量的经销商,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竞争风向转变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车企们又是否可以承受呢?
一方面,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其取消“一口价”指向的是终结价格战。现在有不少车企都在对标比亚迪,所以,这一举动或许会引发如吉利、奇瑞、长城等国产厂商,以及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进行跟进。而如果其他车企纷纷跟进,这可能是中国电动车价格内卷终结的一个重大转折,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比较正向的连锁反应。目前,网络上已经传出了不少关于车企优惠政策即将变更的海报,深蓝、极狐等品牌均在其中。特斯拉更是在今天(7月1日)宣布Model 3长续航版本和Model Y长续航版本迎来升级,其中Model 3长续航标配了加速包,加速从4.4s变成了3.8s,价格贵了1w。
另一方面,比亚迪取消“一口价”之后,价格会恢复正常,这意味着,持续数月的价格战正式结束,比亚迪将回归常规定价策略。再说直白一些,之前王朝网和海洋网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的促销活动一取消,经销商没了“低价”筹码,消费者得不到更“优惠”的选择,业绩如何保障将会成为一个新问题。毕竟,在消费降级的现状下,汽车消费者觉得贵了很可能会暂停买车、换车计划,或者等一等年底活动。大家的购车欲望降低,经销商手里“筹码”不再,想拿到好的销量显然比以往更加困难。
这也引发不少网友猜测,在销量压力之下,比亚迪此举是否只是缓兵之计暂时还不好说。毕竟,搞“价值战”最终还得消费者愿意买单。而不少车企所说的“此前报价方案、政策即将全部作废”的话术也留有一定余地。当然,凡事我们还需要向着好的方向考虑,或许,接下来对于车企、经销商、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过渡期,要改变总归会有“镇痛”,只要“镇痛”之后能够有一个逐渐健康的行业环境,相信这一定是很值得的一件事。
结语
比亚迪取消“一口价”,各部分积极推进行业转向可持续健康发展,意味着汽车行业的“无序竞争”已经被大家“看见”。如果比亚迪这一头部企业的带头作用逐渐发挥作用,各家企业跟着进行正向竞争,那么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价格体系逐渐回归理性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打了这么久的“价格战”更是如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在新一轮“洗牌”阶段,谁能坚持从单纯的价格厮杀转向技术与生态的综合竞争,谁就有可能成为留在“牌桌”上的硬核玩家。接下来,就看谁的战略更坚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