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洞察报告(英文版)
报告共计:24页
《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洞察报告(英文版)》核心内容总结
本报告由Arthur D. Little发布,聚焦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的最新动态,涵盖行业趋势、应用场景及生态构建等关键内容,展现了自动驾驶技术从测试迈向商业化的进程。
行业动态与商业化挑战
尽管2024年自动驾驶领域 venture - funding(风险投资)环境低迷,降至2021年以来最低点,但行业商业化探索从未停止。一方面,自动驾驶测试与部署持续扩展,像中国百度Apollo的robotaxi服务在多个城市开展全无人驾驶试点,美国Waymo将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拓展至亚利桑那州,挪威、苏格兰等地也在进行robobus测试,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成为新兴热点区域,Evocargo和WeRide等企业在迪拜、利雅得等地开展试点。另一方面,行业面临财务困境,多数企业难以盈利,如Argo AI因无法盈利停止运营,iMotion在2020至2023年报告亏损1.39亿美元。不过也有例外,百度Apollo通过扩大运营规模、降低成本等措施,目标在2024年实现收支平衡,2025年盈利。同时,行业投资方向转变,从追求L4/L5级全无人驾驶转向更具针对性的应用,如货运和最后一英里配送,Stack AV、Aurora等企业获得相关投资。
生态系统构建与发展模式
自动驾驶的成功商业化离不开完整生态系统,需自动驾驶公司、公共部门、运输机构和技术企业等多方协作。全球主要有政府主导和行业主导两种生态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下,政府在塑造自动驾驶行业中起关键作用,如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推动投资,建立政策沙盒和补贴,为自动驾驶测试提供支持;阿联酋迪拜的道路和交通管理局牵头制定政策,吸引国际企业。行业主导模式中,企业在创新、开发和部署自动驾驶技术上起主导作用,美国私人部门引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德国主要由大众、宝马等汽车制造商推动。不同模式下,资金来源和交通模式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公共交通,有的强调个人交通,但随着技术发展,有融合趋势。
应用场景与案例
autonomous buses(自动驾驶巴士)
自动驾驶巴士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具有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优势。研究显示,它能减少约45%的运营成本,且因94%的交通事故由人类行为导致,其安全性更有保障。不过,它也面临传感器覆盖、停车距离等挑战,需通过规划、调试和运营三阶段试点流程确保安全高效部署。全球已有多个应用案例,新加坡在大学校园部署可载80人的全尺寸自动驾驶电动巴士,中国King Long与百度合作的L4级阿波罗自动驾驶巴士在28个城市运营,英国亚历山大·丹尼斯推出5辆CAVForth 11.8米Enviro200单层自动驾驶巴士等。
北京市的自动驾驶发展
北京是全球自动驾驶发展的领先城市之一,截至2024年1月,超300辆自动驾驶配送和零售车辆完成超400万单订单,还部署了3辆自动驾驶 shuttle( shuttle:摆渡车)、11辆自动驾驶卡车和10辆联网巴士。其成功源于多方面:支持性监管环境,从国家层面的“中国制造2025”到北京本地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规则;先进的测试和商业部署,如北京亦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可模拟多种交通场景;底层数字基础设施,包括高速5G网络、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大型数据中心;以及提升公众认知的举措,如举办北京国际自动驾驶论坛、设立测试区等。
企业实践与未来展望
以WeRide为例,作为全球L4自动驾驶领域收入最高的公司,它在中、美、阿联酋、新加坡等四国持有无人驾驶许可,业务涵盖robotaxi、robobus等多种产品。创始人Tony Han认为,自动驾驶行业已进入商业化和大规模生产阶段,技术、资金、商业化和法规是关键推动因素,预计到2030年,自动驾驶技术将在城市多种场景广泛应用。总体而言,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在挑战中前行,技术进步、生态协作和场景拓展将推动其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