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崛起,汽车产业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璀璨明珠。
但在这一系列辉煌成就的背后,汽车产能高速增长与消费者购买力相对滞后的矛盾也开始显现出来。
我们汽车工业蓬勃发展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让亿万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基本办法。而如何让更多消费者能共享汽车发展的红利,就应该纳入我们的课题中。
这些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可谓领跑全球,2024年全国汽车年产量突破3500万辆,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我们的自主品牌强势崛起,高端制造不断突破,中国汽车正在以制造实力赢得全球市场,但消费者的购买力增速却稍显缓慢。
普通工薪家庭还是汽车消费的主力军,但因为收入增长缓慢,房贷压力太大以及生活成本上升等原因,很多家庭在买车时仍面临巨大压力。
比如一辆15万元的新能源汽车,首付加上月供会占据普通家庭收入的30~50%,导致不少人只能被迫推迟换车计划。
另外,汽车产业的技术迭代进度加快,智能驾驶,超长续航等高端配置都在推高车型价格,这样又加剧了消费能力与产品升级之间的时间差。
但从长远上来看,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恰恰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期的阶段性特征。
一方面是汽车工业的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带来了更高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是居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
好在我们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这几天新能源汽车就开始了购车补贴活动,降低了购车门槛,同时还给消费者一些便利的金融政策支持。
但我认为有这些还不够,最主要的就是让老百姓手上真正有钱才行。我们14亿人,凭什么消费能力还比不上3亿人的美国,这不合理。
我们如果想当全世界最大的甲方,不再为美国的关税价买单,我们就必须要让我们自己也成为最大消费市场,而不仅仅是最大的生产国。
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和全世界经济深刻稳定在一起,也会让我们的汽车工业出海时有更多的话语权。毕竟这可是来自“甲方之国”的企业,一般人还真不敢轻易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