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短暂遇到瓶颈?
主动应变总好过被动挨打,李想在理想汽车一路狂飙后,选择了先缓缓,稳下来。
遭大股东连续减持套现、下调二季度交付业绩指引、重组组织构架、谋求其他赛道……
作为中国第一个实现盈利的上市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最近事情有点多。
01
6月10日至13日,美团创始人兼CEO、理想汽车非执行董事王兴以每股109.86~117.1港元,减持理想汽车共计573.7万股,套现约6.5亿港元。
这已是王兴今年第二次大规模减持理想汽车。3月份,他曾减持650万股套现7亿港元。
短短数月,这位曾经理想汽车坚定的支持者,套现超过13亿港元。
从2023年3月至今,王兴的持股比例已从22.57%降至20.61%,累计减持比例近两个百分点。
「理想汽车2025年交付量趋势」
有意思的是,王兴此次减持动作,恰好发生在理想汽车宣布下调二季度交付预期、重组组织架构的关键时刻,也是即将公布6月交付数据的前夕。
理想汽车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交付新车3.63万辆,环比下滑11.2%。
02
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营收259.27亿元,同比仅微增1.14%,较去年四季度营收442.74亿元,环比下滑41.44%;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9.75%,但环比暴跌81.55%。
更值得警惕的是单车盈利能力的变化。2025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单车收入约26.6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6万元;单车净利润从2024年全年约1.6万元,骤减至约7000元。
透过财报,不难发现理想汽车是依靠“节衣缩食”,才得以保持净利润增长。
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7.5%至25.14亿元,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5%至25.31亿元,两项费用合计节省约10亿元,降本表现出色。
「来源:理想汽车2025年一季报」
截至一季度末,理想汽车手握1107亿元现金储备,相比蔚来、小鹏汽车等新势力,可谓粮草充裕。可资本市场对其信心,似乎已产生动摇。
自一季报发布后,理想汽车港股股价持续承压,6月30日下跌3.25%,报收于107港元/股。
如果从今年2月27日理想汽车港股138.3港元的阶段性高点计算,过去4个月,理想汽车港股降幅达22.63%,市值已缩水超670亿港元。
「理想汽车港股股价走势K线图」
03
理想汽车一季度交付量为9.29万辆,同比增长15.5%,但环比下滑41.5%。更严峻的是销量结构变化,理想L6单一车型占比高达47.75%,撑起半壁江山。
作为理想汽车产品线中售价最低的车型,L6热销却伴随着高端车型的溃退。一季度,L7、L8、L9三款主力高端SUV销量同比分别下滑35%、38%和48%。
—延伸阅读—
进入二季度,理想汽车交付量依旧没有太明显起色。4月交付3.39万辆,5月升至4.09万辆,6月再度低于4万辆;上半年共交付20.39万辆。受到大环境影响,已经被“半价理想”零跑汽车(上半年交付22.17万辆)在销量层面彻底压制。
若按原定12.3万~12.8万辆的二季度目标,理想汽车6月需交付4.82万~5.32万辆,显然实际数字距离这一目标相差甚远。
因此,理想汽车6月27日宣布下调二季度交付预期至约10.8万辆,相当于坦承目前面临增长困境。
「来源:理想汽车公告」
官方解释称“该调整体现了公司为长远发展而升级销售体系所带来的短暂影响”,但市场对其能否在短期内扭转局面,仍充满疑虑。
04
面对L系列在增程式市场遭遇增长瓶颈,理想汽车已将销量增长的希望寄托于纯电产品线。此前,理想汽车内部已将2025年纯电销量目标从5万辆大幅提升至12万辆,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从7%升至18.75%。
按照理想汽车的计划,理想i8将于7月下旬发布,理想i6则将在9月亮相。毫无疑问,在MEGA失利后,这两款新车承载着理想汽车打开纯电市场的战略使命。
但市场留给理想的机会窗口并不宽敞。虽然理想i8与i6分别对标特斯拉Model X与Model Y,但开售仅1小时大定就突破28.9万辆的小米YU7,势必对理想汽车再度发力进军纯电市场造成巨大压力。
雷军发布会上提到,小米YU7也是面对家庭消费者推出的SUV。
交银国际在研报中表示:“我们下调理想汽车2025年销量预测至55.8万辆,较2024年增长10.7%,主要反映我们对L系和纯电新车型销量的担忧。”
在高端纯电市场,后来者成功破局的先例屈指可数。对产品定位、营销曾出现偏差的理想汽车而言,这场纯电战役将决定其能否真正突破增长瓶颈。
05
理想汽车表示,公司有信心在理想i8上市前完成组织升级的工作,以更好的组织能力迎接新的产品周期。
「理想汽车总裁 马东辉」
同日,理想汽车便宣布深度组织架构调整,将原“研发与供应群组”与“销售与服务群组”整合为“智能汽车群组”,全面负责智能汽车业务从战略制定到经营闭环的全链路管理,总裁马东辉作为负责人,直接向董事长兼CEO李想汇报。
技术出身的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马东辉,曾主导理想ONE到L系列、MEGA全系车型的研发交付,以及增程电动、高压纯电等四大技术平台的搭建。
而CEO李想,虽然仍负责汽车相关的产品线、品牌与战略团队,但其精力将更多转向AI领域。
这一分工变化,显示出理想汽车试图在保持产品竞争力的同时,通过人工智能赛道构筑新的技术“护城河”。
李想曾在内部坦言:“迈入千亿规模后,组织能力的升级已成为理想汽车下一个阶段的核心命题。”
VIews of AutosKline:
即便是第一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也难免经历艰难转型。
奋力杀入纯电高端局,不论是增程市场红利消退后的被迫之举,还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手握超千亿现金储备的理想汽车,似乎底气十足。
不过逐利的资本市场,最缺少的就是耐心。
7月下旬将登场的纯电SUV理想i8,不仅决定着理想汽车能否打开新局面,还将验证马东辉领导下的新架构是否有能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决定着资本市场会给予理想汽车何种预期。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内容参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业公开信息(相关公司和机构应有义务对其真实性负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