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比特斯拉Model Y门槛低了1万元的小米YU7,在整体性价比上会比舶来品更出色,1小时内28.9万台大定订单已经说明问题。可若是我们把价格颠倒过来,这更贵的顶配小米YU7,会比失去了Performance标签的特斯拉Model Y更值得入手吗?一台32.99万元的2025款小米YU7 超长续航高性能四驱Max版与一台31.35万元的2025款Model 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谁会是那个更符合其“高流量”的热门好车:
从设计来说,小米YU7与特斯拉Model Y是各有各的“潮”法。小米YU7这边有着明显的高性能轿跑车倾向,从车身上的核心结构到细节线条都有水滴的流线型效果;同时,车辆本身就配有多区域运动扰流设计,从带内扩散器的前格栅到超大号的后运动包围,再到尾箱盖顶端的黑色小尾翼,高性能身份相当显著。
Model Y则在改款之后持续主打极简,尽管车辆在前后都带有导流、在边缘增加了包围,可小尺寸设计依旧显得足够干练。当然那,车辆应对当下流行趋势在前后均采用了贯穿光带,这点还是很让人欣喜的,而且车辆尾端与装饰面板相配合的投射式光带,这或许也会成为未来的一种流行设计。
从尺寸来看,小米YU7拥有4999/1996/1600长宽高,轴距也达到了3000mm,其中大型SUV身份能够为之建立起直接优势来;而对比Model Y的4797/1920/1624mm与2890mm的轴距,这将直接为车辆建立起空间差距来。不过,由于车身姿态差异,小米YU7虽纵深更大、腿部更具优势,但Model Y在二排头部空间上其实并不会逊色,甚至还能有一定优势,而822L的后备厢基础容积也更大。
从内饰来看,两台车都采用三辐式真皮电动方向盘,并带有简约布局,且都提供了前排无线充电板、前后双排屏幕可控。其中,小米YU7有显著的环绕式座舱,提供了更丰富的配色方案,而除了16.1英寸触控屏外,还带有P-HUD全景显示,而中控台与扶手箱则带有倾斜式贯穿,易控制与舒适性会更高些。装饰方面,小米YU7的软包范围明显更大,车顶还带有麂皮材料,无论是座椅填充,还是门板等区域的包覆都要更舒适。
Model Y在不同中控与门板结构上会显得更独立,而且包括中控层次结构、下方储物等处置都来得要简单一些。此外,除了15.4英寸触控屏外,其余控件都相当有限,换挡也集成到了屏幕触控功能之中。装饰方面,Model Y的软包更多还是集中在常触区域,但内部软填充会薄一些,混搭有更多织物材料。
从智舱来看,两车都通过智能车机实现了语音交互、车载应用拓展以及多功能远程车控等功能。不过,小米YU7的澎湃OS得到了高通骁龙8 Gen3平台支持,能实现全车连续交互与多人同步操作,而包括人脸识别、声纹识别以及可选磁吸式控制台等,都能让具体的操作交互更便捷且易上手。Model Y尽管在本土适配度上不如小米,但由AMD Ryzen支持的特斯拉车载软件依旧有比较丰富的平台应用,甚至接入了游戏平台,娱乐性还是比较强的。
从驾驶来看,尽管两款车都覆盖了高快城的领航辅助功能,不过,小米YU7的Xiaomi HAD得到了禾赛128线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支持,标准功能中就带有主动变道辅助、泊车辅助等功能;而Model Y由AI 4支持的特斯拉辅助驾驶,其在高级辅助功能上都需要选装开通。不过,小米YU7的完整HAD还多出了更多主动安全与智能避让,并可覆盖更多特殊驾驶与泊车场景。
从舒适来看,两车都支持前排电动调校与二排电动靠背调节+加热功能,而多温区热泵空调、双排隔音玻璃、后排隐私玻璃以及固定天窗等等都表现得不错。不过,小米YU7还有运动风格座椅、有可调光天幕,还在综合乘坐品质上得到了支持杜比全景声的25扬音响、256色主动交互氛围灯以及空气质量管理系统等等。当然,Model Y也提供了二排电动放倒,并带有16扬声器音响、车载氛围灯等等,豪华差距是有的,但实用体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从三电来看,小米YU7在综合表现上确实都更出色一些。在性能上,在800V高压平台上打造的小米YU7通过508kW/866N·m的双电机能在3.23秒内破百、可实现253km/h最高车速,而Model Y的331kW/559N·m双电机也能在4.3秒内破百、可实现201km/h最高车速。同时,小米YU7还有更长的760km(CLTC)纯电续航,并能在12分钟内完成10-80%快充;而Model Y则为719km(CLTC)纯电续航,预计快充时间为15分钟。
从底盘来看,两车都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组合,其中,小米YU7采用了后桥五连杆,并有三种规格轮圈、有Brembo四活塞卡钳可选,而车辆还能通过小米智能底盘与闭式双腔空气悬架+连续可变阻尼以及可变转向比技术来实现主送探测与自适应调节,多路况表现会更到位;而Model Y则在通过调校优化来提升驾控能力,配合一体化压铸铝合金的应用覆盖,也都在提升车辆的动态驾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