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当责国际产品主理人-方明
文字整理者:当责项目组
01
客户背景/BACKGROUND
国内有家非常大的国营汽车企业,过去他们为中国在油车领域里赢得了非常大的市场,但在新能源市场上似乎没有听到他们有什么新的动作,大部分人一听到新能源汽车,都在想这是我们中国未来转型重要的一张王牌,这么大的一家中国车企,怎么没听到什么动作呢?
其实他们不是没有动作,而是做了很多的事情,只是当时市场并没有给到良好的反馈,包括他们当时做的一些电动车出来以后,通过政府的命令,可以有网约车的销售,但却并没有真正的打动消费者,进入千家万户。
但其实他们的内部涌现出了一个非常厉害的新生力量(旗下新增的一个品牌),大概五年前,这个品牌初期创业时找到的这位领导者,并不是原先这家国营车企体系里的领导者,而是有非常强市场化背景的一个车企的大佬。
这位大佬来到这家组织后,从0到1,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推出了该品牌汽车的第一款,团队也都是由这个外部来的领导者自己构建的,所以大部分的团队成员都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一些人。
而当推出一款、两款、三款汽车,款式逐渐上来以后,整个组织开始变得越来越庞大,原来在国有体系中的一些人也进入到了这个品牌组织中,于是这个组织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开始产生了一些碰撞。
针对这些碰撞,这个领导者特别的智慧,他就开始想办法在责任文化上下功夫,他要求必须得有一个责任文化的课程在管理层中开始学习,于是我们很有幸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02
学习《当责践行》/ STUDY
下图就是去年给他们的一把手及高管们共同交付《当责践行》课程时拍的,这些人里既有一些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人,也有一些是在原有国有体系里工作了多年的人。
过往有一些文化的冲突,但是这些冲突,在当责践行的课堂里不重要了,为什么?
因为当责的课堂聚焦的是共同的关键目标,围绕共同的关键目标,大家一起讨论该怎么在各个位置上去当责,以及有什么样的不同的政见,不同的想法,都可以表达出来。
于是在课堂中大家一方面研讨,一方面我们带领大家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互动体验,让大家打破了过往的一些坚冰,更好地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我们会发现,在整个课堂的融洽的氛围中,人与人、心与心是交融的。
与此同时,大家的智慧就涌现出来了。当所有人都觉得沟通对话极为重要,说真话、说实话就在课堂里成为了主旋律,而在这个主旋律中,大家都特别的务实,对于每一个目标如何达成,都在查数据、讨论,而在讨论和查数据的背后,大家在拼命地思考破局点在哪里。
玻璃墙上贴着的,就是满满一墙的研讨成果。
针对这些研讨成果,每一个小伙伴上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在现场又产生了新一轮的碰撞和交流,而交流之后,大家又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印象很深刻的是原计划五点下课,那天晚上我们聊到了晚上九点,即使加班加点,大家都没有觉得疲惫,而讨论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好想法涌现,并且得到了一些新的共鸣。
上面这张图,写了一句话,叫做“当责承诺有分工,共创结果无你我”,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把自己讨论的成果清晰地展现出来,而这张图是刚刚从白板上拿下来,而白板上写的密密麻麻那些字,是他们在小组中做了详细的讨论写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研讨成果。
现场每个人都会说,围绕这个关键任务,我来当责!
于是组织中一个个的挑战,也就迎难而解了。
03
结果和反馈/FEEDBACK
反馈/ FEEDBACK
一把手在培训最后致辞时说:
过往,我们要想把关键目标达成今天这样的共识,预计得要开两到三个月的会,在这两到三个月的会议中,大家都拼命地去秀战功,拼命地去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可就是听不到他人的想法,就是得不出结论,经历了漫长拉锯战后的结果可能还是妥协。
但没想到,通过两天领导力的课程,对于“关键目标是什么?”“关键目标如何做?”达成共识了,当责文化在我们的组织里开始进行融合了。
结果/ RESULT
这两位拥抱的小伙伴,来自两个非常重要的合作的部门,过往因为有文化之间的冲突,彼此之间并没有达到那么好的当责协作,但在课堂研讨之后,她们现场的一个拥抱,我们看得有点泪目了。
培训结束以后,今年我们也一直非常关注这个品牌汽车的表现,发现他们今年整体的发力非常厉害,一直都在做非常互联网化的营销,而他们一把手,作为一个国企央企的一把手,也亲自带货、直播,跟雷军几乎是可以PK的一个网红。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业绩和销量今年也是节节攀升,在全国各大城市,我们现在都能看到他们新的市场,最近听说他们好像跟华为又进行了联合,把华为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嫁接到了自己的汽车里,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和聪明,未来一定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04
总结
通过以上这个案例,一起来看看,组织培养责任文化,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是要杜绝指责推责的文化;
二是要优化各司其责的文化;
三是要培养共同当责的文化。
这是我们在责任文化上的一个方向。
您可以思考一下,在您的组织中,是问责机制多,还是当责机制多?大家是更愿意为工作当责,还是害怕工作出现错误之后被问责?
如果在一个组织的文化里,每个人都害怕被问责,这个事情永远都不会出错,但是也不会做好。
一个组织不出错就能发展吗?
今天的组织每天都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们光是不出错就能做好吗?
我们今天要做的是什么?
是不出错,而且还要出彩!
这需要的不是简简单单的追责和问责,而是我们共同的当责。
这个就是组织的当责文化,有分工,无你我,担当责任,共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