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体检”需要“上天入水”?日前,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运用无人机桥梁巡检系统、多波束测深系无人船等“黑科技”,并利用AI算法等,对成汉北路跨三环路跨线桥、九眼桥进行定期结构检测工作,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伴随“嗡”的一声,一架由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操纵的无人机,出现在成汉北路跨三环路跨线桥上方。随着工作人员的手势变化,它开始沿着跨线桥开启巡逻“体检”。
据了解,该无人机搭载了高清摄像头和AI识别系统,可以对桥梁上下部结构、桥面铺装及附属设施进行立体化扫描,并实时回传高清影像并自动标记异常点位,工作人员可运用AI算法,对桥梁存在的病害进行筛选识别。
在几公里外的九眼桥下,一艘“小快艇”正在水面巡逻,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艘小艇是多波束测深系无人船,搭载了先进的声呐系统,可以检测桥梁基础冲刷情况及水下基础结构的病害情况,并进行三维成像。
由于高架桥和跨河桥特点不同,工作人员利用不同“黑科技”形成“从空中到水下”的全维度排查体系,对梁体表观状况、支座运行状态、桥墩基础等数十项内容进行全方位排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之前人工检测需要7天左右,现在利用无人机桥梁巡检系统后,2天就可以完成检测。”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桥梁所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安庆说。
据悉,本次结构检测首次应用桥梁检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不同检测单位成果数据汇聚标准统一,检测进度实时追踪、隐患数据动态分析,生成“一桥一档”健康档案,方便后续分级分类养护。
上一篇:刘强东还是“放不下”汽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