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华中首个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落地,《海峡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布。
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从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现场获悉,该《实施方案》着力实现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产业生态要素完备、创新应用勇立潮头五大发展目标,2027年成为全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方阵,2035年成为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按照该《实施方案》,争取到2027年,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培育3~5家台资合作的研发机构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推动10项两岸联合技术攻关项目;支持台资企业参与武汉约340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场景化应用;设立汉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金等。
据悉,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集聚核心企业超100家,覆盖车规级芯片、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领域,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其中,武汉经开区集聚10家整车企业、14座整车工厂及1200余家零部件企业。
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现场。
武汉经开区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快推动汉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创新,强化人才技术合作,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打造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标杆。
交流会围绕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联网及配套系统等汽车产业领域,开展了产品、技术、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会上,东风汽车集团发布了技术产品规划,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与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签约。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 曾琼慧 冉景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