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张浅】“小米SU7三分钟订单破20万,从神话变成童话了。”7月3日小鹏G7上市发布会后台,何小鹏笑着对媒体调侃。当小米用天文数字的订单刷屏时,他刚刚公布小鹏G7的定价——19.58万元起,比Model Y低近5万元。
这位连续创业者少见地显露出松弛感。就在九个月前MONA M03上市时,他面对媒体的追问还紧绷如弦。如今小鹏G7带着2250TOPS的全球第一算力、华为联合开发的87英寸AR-HUD、130km/h刹停的AEB能力杀入市场,何小鹏甚至主动爆料:“四季度盈利?这已经不是挑战目标。”
价格屠刀背后的女人
发布会后群访环节,记者们发现熟悉的身影再次缺席——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依然没有出现在何小鹏身边。从去年MONA M03到如今的G7上市,这位“铁娘子”始终隐在幕后,但她的影子却无处不在。
当小鹏G7产品负责人Nick解释为何临时加推602km续航版时,答案直指王凤英的核心战场:“大量用户反馈希望更有冲击力的价格”。这背后是王凤英操盘的供应链魔术——通过工厂升级、自研图灵芯片替代高价外购件、重构供应商体系,硬生生将40万级豪车的“857”三电配置(800V高压平台+5C超充+702km续航)压进20万区间。
不具名汽车分析师表示,对比Model Y和小米YU7,G7的价格优势明显,而且配置更顶,这正是王凤英两年间搭建的竞价供应链体系在发力。
芯片赌局与盈利底牌
作为小鹏G7上市发布会的技术焦点,3颗耗费“大几十亿”研发的图灵AI芯片,正经历着何小鹏所说的“过技术关”阶段。“芯片里好多软件问题,还有好多坑要填。”何小鹏坦言研发之艰难。但正是这颗全球首个同时应用于汽车、机器人、飞行器的芯片,让小鹏G7实现2250TOPS算力,支持本地端运行VLA+VLM大模型。
自动驾驶产品负责人袁婷婷更是现场立下的军令状:“下一个大OTA就会发布AES功能,我们将提供比现有行业方案更强、更具惊喜的主动安全系统。”这呼应着G7实测中130km/h刹停的AEB性能突破,而Ultra版本高达60%的预订占比,印证了用户对高阶智驾的付费意愿。
而当被问及盈利时,何小鹏的回应耐人寻味:“我们不是走性价比路线,比同级贵两三万。”随即他话锋一转,“经营数据会非常好,今年效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好。”
近期发布的财报佐证着他的底气:2025上半年,小鹏交付量达197189台,超去年全年总量,毛利率从两年前的负值一路升至15.3%,连续五季度增长。在G7发布会现场,生产线已同步启动交付,彻底告别了G6时代的“产能地狱”。
全球棋局与体系重构
当被问及全球化进程时,何小鹏给出明确路线图:“明年向全球销售的车,都能把高阶智驾硬件和软件全部部署。”这直接呼应着小鹏最近发布的战绩——上半年海外销量同比猛增217%,在10国登顶中国新势力榜首,新增进入英国、意大利等10余个重要市场。充电网络覆盖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展现着体系化扩张的成果。
针对欧洲法规适配的质疑,何小鹏坦言:“联合国对L3法规尚未最终敲定,但小鹏的硬件架构已预留超出现有设计边界的冗余能力”,同时透露关键时间节点——“欧洲政策法规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开放城市智驾权限”。
而对于合作伙伴方面的进展,何小鹏则谨慎回应:“讲太多要被法务查合同······实际上有不少人找我,我们现在的精力有限,说实话,我们期望找到优质的、长期的能够往全球走的合作伙伴。”
尽管小鹏是否转危为安未置可否,但从当下来看,穿越产能地狱、跨越盈利鸿沟、实现全球突破并成功推出技术旗舰,小鹏汽车展现出的是一份标志着其成功穿越生存考验、步入增长新阶段的全方位成绩单。
转自:道哥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