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这个曾经以引擎盖上那只跃动的银色美洲豹而闻名的英国传奇汽车品牌(现归印度塔塔集团所有),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其标志性的“跳跃豹”,甚至连浮雕感的“咆哮豹”都已成为过去式。去年年末,捷豹首席执行官为重塑品牌形象,毅然决然地将其替换为几何“J”标识。然而,这一举动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并直接导致了品牌的销量暴跌。
数据显示,自“跳跃豹”下岗以来,捷豹的销量一路滑坡。7月2日公布的欧洲市场数据尤为触目惊心:捷豹欧洲公司销量暴跌97.5%!今年4月,仅注册新车49辆,而去年同期为1961辆;1月至4月累计销量更是同比下跌75.1%,仅售出2665辆。全球范围内的颓势同样不容忽视,2024/25财年全球销量仅为26862辆,较2018年锐减85%。
面对如此惨淡的业绩,捷豹董事总经理罗登·格洛弗却将责任归咎于消费者,指责他们对品牌的新定位充满了“卑鄙的仇恨和不宽容”。他坚称,摆脱“传统汽车刻板印象”是捷豹在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的关键,而更换标识以及销量下滑,都只是品牌向全电动车型转型、实施“重塑战略”的必经阶段。“将捷豹的销量与2024年的销量进行比较毫无意义,因为我们在2025年不再生产那些汽车,而且零售库存水平较低。捷豹的品牌重塑与销量下滑无关。”捷豹方面如此回应。
然而,这样的说法显然难以服众。尽管捷豹官网浏览量有所增加,且部分分析师呼吁避免短视,但公众对这个老牌汽车品牌的未来普遍持悲观态度,甚至将其销量下滑归咎于所谓的“觉醒”(woke)。网络上“醒来就破产!”(Go woke, go broke!)的嘲讽之声甚嚣尘上,并得到广泛认同。
捷豹的“觉醒”最明显的体现,莫过于去年11月轰轰烈烈展开的“不抄袭”宣传活动。活动中,捷豹启用了一批风格另类的模特,让他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服装,面无表情地对着镜头,试图以此“打破常规”,“创造活力”。捷豹方面宣称此举旨在吸引更年轻、更环保的消费者群体。然而,这一策略却收效甚微,甚至招致了诸多批评。一些公关专家将其斥为“一团糟”,更有设计师直言这是“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的营销举措之一”。 捷豹的案例,无疑为其他品牌敲响了警钟:盲目追求所谓的“觉醒”和“个性”,而忽视品牌核心价值和消费者需求,最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