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电车为了强调科技感,在车机系统方面越做越复杂,将车上的诸多功能集成在车机系统中,看起来很酷炫,然而业界人士指出这种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的做法,其中一个原因却是为了降成本,而所谓科技感不过是掩饰省钱的借口而已。
一直以来电车将中控屏做得更大,取消传统汽车沿用的实体键,曾被认为这将车内做得更简洁,而车主可以通过中控屏控制车内的各种功能视为时尚,然而随着投诉的增加,这种做法却让电车成为被投诉最大的原因之一。
根据分析机构J.D.Power公布的分析报告指出,中控屏已成为诸多车主投诉最多的问题,原因是中控屏集成的功能过多,导致车主在日常用车中操纵车内功能变得复杂化,例如调节车内空调温度就可能得翻两层乃至三层菜单,其他一些功能甚至可能要翻五层,原来实体按键操作一个功能只要两三秒,用中控屏操作可能需要数十秒,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更重要的是这种用中控屏操作车内功能的做法,大幅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特别是车主在高速公路驾车的时候,此时路况瞬息万变,而驾驶员还要在操作车内功能耗费数十秒,分分钟可能导致车毁人亡的事故。
正是有鉴于此,欧洲的Euro NCAP(欧洲汽车安全评鉴协会)已将实体按键纳入安全评级,要求进入欧洲市场销售的汽车转回实体按键,更可以看出这种将车机系统复杂化的做法对安全的影响太大,欧洲考虑到安全而要求汽车重拾实体按键。
那么为何汽车企业在明知车机系统复杂化可能增加事故的风险,汽车企业仍然积极取消实体按键,而将这些功能集成于车机系统呢,有业界人士给出了答案,指出将诸多功能集成在车机系统中,美观设计不过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为了降成本。
业界人士指出实体按键的成本比用车机系统控制车内功能要高得多。以空调控制为例,控制面板就得要100元以上,因为控制面板上的表面塑料板要钱、后面的触控键等都要钱,而且还需要一块小的液晶显示屏,而这些触控信号连接到空调压缩机、风机等等都需要专门的线路和信号转换等,它的成本就更高了。
传统汽车企业的功能控制就更为丰富了,而且越是豪华车,功能就越丰富,这些实体按键都需要在车内的诸多位置安装,这都要设计师费心思地在车上合理布设,而胎压、发动机故障等还需要在仪表板上显示,这些成本都比他们集中放在中控屏上操作以及显示要高得多。
除此之外,采用实体键,汽车企业还需要进行复杂的测试,确保这些按键是否能满足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按压的力度、手感等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采用的材料是否舒适、耐磨,与车内的设计是否适配等,这都需要耗费时间和金钱,比电车啥都用中控屏搞定要贵得多。
可以看出汽车企业啥都用中控屏控制,并不简单是为了美观、为了科技感,其中成本是他们考虑的另一大因素,显然这样的说法与汽车企业的宣传大不一样,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汽车企业还是要赚钱的,只是如今车主的使用情况说明这种用中控屏控制车内功能的做法却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对于汽车来说安全高于一切,汽车企业还是回归实体按键吧,毕竟这是传统汽车企业百年来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