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街头巷尾的绿色牌照车辆日益增多,地下停车场内排队充电的场景也变得司空见惯。这一现象表明,电动汽车已不再是少数人的尝鲜选择,而是逐渐成为大众出行的默认选项。
然而,在电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仍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电动汽车虽然节省燃油费用,但最终会因高昂的电池更换成本而得不偿失。这种观点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但实际上却可能忽略了几个关键事实。
首先,关于电动汽车电池不耐用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些个案的误导。例如,杭州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因电池组外部栓阀脱落导致水汽侵蚀,最终花费15万更换电池的事件,以及另一位车主因电池问题需花费12万维修的案例,这些高价维修费用确实令人咋舌。然而,深入分析这些案例不难发现,电池问题往往并非由正常使用导致,而是由于交通事故、底盘受损或水泡等原因造成。
事实上,电动汽车电池的实际寿命远超预期。国外Out of Spec Testing团队对一辆2019款特斯拉Model S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测试,行驶里程超过40万公里后,车辆在高速行驶下仍能保持327公里的续航能力,状态甚至不逊于新车。在国内,太原首批比亚迪e6出租车在达到8年强制报废标准时,许多车辆已行驶超过100万公里,电池性能依然良好,部分司机甚至表示,车辆退役并非电池问题,而是政策限制。
主流电动汽车电池的循环寿命已显著提升,三元锂电池可实现1000至2000次充放电循环,磷酸铁锂电池更是高达3000次以上。按照每次充电500公里的续航计算,即使每天使用,电池寿命也足以支撑十几年。根据Geotab的全球数据追踪,电池年衰减率仅为1.8%,意味着十五年后电池仍能保持七八成的续航能力。因此,众多车企敢于承诺电池终身质保,体现了对电池质量的信心。
那么,为何关于电动汽车电池不耐用的说法仍广为流传呢?这主要归因于认知错位和传播效应的双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频繁遇到手机电池老化、电瓶车续航下降等问题,这些“掉电焦虑”的体验让我们对锂电池产生了固有偏见,认为其寿命有限。当这种偏见遇到电动汽车时,便自然而然地将其与手机电池相提并论。
来源:http://www.drd.com.cn/xinche/202507/8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