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我是帮主郑重,一个在财经圈摸爬滚打了20年的老记者,也是专注中长线投资的老江湖。最近车企半年报陆续披露,这可是观察行业风向的关键窗口。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半年来车企的账本上,到底谁在闷声发财,谁又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先给大家划个重点,今年上半年的车企财报,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有的车企靠新能源汽车赚得盆满钵满,有的传统巨头却在燃油车泥潭里挣扎,还有的新势力车企在生死线上玩心跳。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咱们一个一个来拆解。
首先说说比亚迪,这绝对是今年上半年的最大赢家。一季度营收直接干到1703.6亿,同比增长36.5%,净利润更是翻倍,达到91.55亿。秘诀在哪?三个字:新能源。比亚迪上半年卖了214.59万辆车,其中海外市场就贡献了20.6万辆,同比增长110%。更狠的是,人家研发投入直接砸了142.23亿,比净利润还多,这架势摆明了要在技术上彻底拉开差距。现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天神之眼智驾系统,都是行业标杆,这就是中长线投资最看重的核心竞争力。
再说说小米汽车,虽然一季度还亏了5个亿,但这亏损幅度已经比去年收窄了85%。最关键的是,小米汽车的毛利率从去年的15%提升到了23.2%,每辆车的亏损从4.5万降到了6600元。靠的是什么?一是北京亦庄工厂月产能突破3万辆,摊薄了成本;二是配件生态赚钱,车载支架、改装套件这些周边,利润比卖车还高。更厉害的是,小米YU7上市18小时锁单24万辆,直接把市值干到了1.55万亿港元,跻身全球车企前三。这就是典型的“用互联网思维造车”,先亏后赚,靠生态反哺。
接下来聊聊传统车企的转型。上汽集团算是老树开新花,一季度营收微降1.55%,但净利润增长11.4%,扣非净利润更是回正。怎么做到的?一方面是燃油车降价清库存,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车销量增长,特别是飞凡F7和智己L7,在20万-30万价位段抢了不少市场。长安汽车更绝,营收下滑7.73%,但净利润增长16.81%,靠的是砍掉低端车型,主推UNI系列和深蓝SL03,单车毛利提升了8个百分点。反观广汽集团就有点惨,一季度直接亏了7.32亿,主要是合资品牌销量下滑,广汽本田和丰田的销量都跌了25%以上。这就是传统车企的分化:转型快的吃肉,转型慢的喝汤。
新势力这边,赛力斯算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一季度销量下滑40%,但净利润反而增长240%,秘诀就是高端化。问界M9单月大定破万,均价超过50万,直接把毛利率拉到了28%。再看看蔚来,虽然一季度亏了67.5亿,但李斌亲自下场管供应链,推行CBU机制,把零部件复用率从30%提到了65%,单车成本下降了12%。按照这个节奏,蔚来有希望在今年Q4实现单季度盈利。
国际车企那边,日子普遍不好过。丰田一季度净利润下滑33%,大众跌了40.6%,宝马降了26.4%,主要原因是美国关税和中国市场竞争。反倒是现代汽车表现亮眼,净利润微增0.2%,靠的是混动车型和北美市场的提前囤货。这里面有个有意思的细节:丰田社长佐藤恒治公开表示,要在美国加大本土化生产,这说明国际车企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的竞争太激烈,必须换战场了。
最后给大家划个重点:短期来看,价格战还会持续,下半年车价可能跌到历史低点。但中长线投资者要关注两个信号:一是车企的研发投入,像比亚迪、小米这种把研发费用当利润花的企业,未来潜力更大;二是供应链管理,蔚来的CBU机制、比亚迪的垂直整合,都是降本增效的关键。如果哪家车企能在这两方面做到极致,那绝对是中长线布局的好标的。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关于车企半年报,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下期接着聊。记住,投资就像下棋,看得远才能赢到最后,我是帮主郑重,咱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