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正式开启预售,限时起售价为26万元。作为一款融合了“奥迪品牌光环+掀背设计+华为智驾+第五代EA888”的重磅新车,原本被市场寄予厚望,但现实却是:不少消费者开始后悔下订、甚至选择退订,社交平台也频频出现负面声音。
为什么A5L预售价公布后反而引发“反弹”情绪?它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从定价、产品力、市场环境和品牌信任等多个维度拆解分析。
一、定价超出市场预期,预售“噱头感”太重
在新能源价格战愈演愈烈的今天,大部分消费者本以为A5L会借助“上汽奥迪”的市场策略,祭出一套更有冲击力的价格。现实却是:
此外,一汽奥迪也悄然开启了A5L盲订,只推出“1000元抵5000元”的模糊政策,没有公布明确价格,反而引发了市场的不信任。
这类预售策略被认为是“用宣传压低心理价位,用售价挑战耐心底线”。
二、燃油车价值感被新能源车型持续冲击
如果是在五年前,30万预算买一台奥迪A5L,大家会觉得很合理。但现在市场早已变了——
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已经改变:他们要的是“真技术+真诚价”而不是品牌口号。
三、配置分布不均,关键亮点仅限高配可选
来看下A5L几大版本的构成:
而整个系列的通病是:
这就造成一种体验错位:想要真正体验技术亮点,你就得“掏得更多”,否则就只能接受“低功率+低配置+奥迪LOGO”。
四、品牌力下滑,用户对奥迪不再“盲信”
如今的奥迪,在一线豪华品牌中的存在感正在被稀释。
消费者对奥迪的品牌溢价接受度,已经大不如前。
过去“花钱买圈”的品牌号召力,正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中迅速褪色。
五、维修成本与用户体验顾虑多
即便A5L在高配版本上搭载了华为智驾系统,也并非没有槽点:
此外,A5L虽为“掀背设计”,但实际空间、实用性并未形成绝对优势,对比同价位的新能源轿跑/中大型车,也缺乏杀手锏。
这不是一台“差车”,但这确实是一个“错价”
奥迪A5L本身并非“产品力差”的车,它在驾驶品质、品牌做工、底盘调校等方面依旧维持了奥迪一贯的高水准,但:
它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被重新定义的市场。
如果奥迪还不能快速作出回应与调整,这台A5L,恐怕很难逃出“第二个A7L”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