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稳居榜首,特斯拉跌至第三!2025 年 1-5 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 34%。2025 年 1-5 月,全球电动汽车(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因新车供应增加及中国市场持续增长,同比上升 33.6%。比亚迪以接近 200 万辆的销量稳居榜首,而特斯拉被中国吉利汽车集团超越,跌至第三,引发关注。
海外媒体近日发布了《2025 年 1-5 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现状》报告显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约达 773 万辆,同比增长 33.6%。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4.5%,达 502 万辆,占全球新车市场的 13.7%。
除日本外,全球多数地区销量均呈增长态势,尤其欧洲和中国的高增长带动了全球销量。韩国和欧洲凭借扩大经济型电动汽车新车型,中国依托内需激活政策及价格竞争加剧,共同推动了销量增长。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也同比增长 31.9%,达 272 万辆,在全球新车市场的占比扩大至 7.4%。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增长得益于其相对纯电动汽车更低的价格、更稳定的续航里程,以及中国企业新车型的增加和欧盟为规避中国产电动汽车高关税而扩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出口等因素。
全球电动动力汽车市场的增长受最大市场中国和欧洲的影响较大,这主要得益于各国政府的支持及制造商扩大激励措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41.1%,达 522 万辆,占全球市场的 40.1%。
分析认为,中国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老旧车辆置换支持等激励政策,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本土品牌扩大生产,以及价格竞争加剧带来的电动汽车价格下降。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销量约 143 万辆,同比增长 24.2%。尽管各国销量因激励政策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为满足 2025 年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经济型纯电动汽车新车型不断增加,多数国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美国电动汽车销量约 60 万辆,同比增长 5.7%,占全球市场的 8.2%。分析称,这得益于制造商扩大新车型推出,以及消费者因担心《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优惠到期和汽车进口关税上调可能导致车辆价格上涨而提前购车。
相反,日本电动汽车市场销量约 4 万辆,同比下降 10.3%,连续两年下滑。尽管日本提高了电动汽车补贴,但补贴制度改革复杂、日产小型电动汽车销量下降、日本品牌新车型不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混合动力车需求强劲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销量下滑。
从企业销量来看,在中国政府持续实施内需激活和出口支持政策的推动下,比亚迪等中国企业扩大出货量,增长势头显著。比亚迪凭借中国内需激活政策、扩大生产、激进降价以及拓展欧洲和新兴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44.8%,达 196 万辆,稳居全球第一。
旗下拥有沃尔沃、极星、极氪等品牌的吉利(Geely)集团,得益于全产品线的稳健表现,销量同比增长 81.8%,超越特斯拉升至全球第二。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除特斯拉和 Stellantis 外,非中国籍传统企业的销量也有所增长。特斯拉因中国市场竞争加剧、新款 Model Y 上市延迟以及埃隆・马斯克的政治言行引发反感等原因,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销量同时下滑,同比下降 19.0%,以 63.1 万辆的销量跌至第三。
Stellantis 因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核心零部件供应不畅及北美地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下降,销量同比下降 10.3%。大众(VW)通过扩大针对欧洲市场的新车型以及德国恢复激励政策实现增长;通用汽车(GM)则凭借合资企业的新款纯电动汽车以及在美国市场采用 Ultium 平台的新车型扩大销售,取得了良好业绩。
现代起亚通过在美国本土生产以及扩大 EV3、EV4、Ioniq 9、Casper Electric 等新车型的推出,销量同比增长 17.0%,达 22.5 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