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蔚来造车不赚钱,是因为销量不够。现在看来,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真正拖住蔚来利润池的,是它与江淮之间那份看似“合作”,实则“代缴利润”的合资协议。
从2018年第一台ES8下线开始,蔚来所有车型均由江淮代工生产。这意味着,每卖出一台车,蔚来就要向江淮支付一笔固定代工费用,以及不低于总价5%的代工毛利分成。
据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底,蔚来汽车累计交付约52万辆。按每台车支付4000元至6000元代工费保守计算,蔚来已经为江淮“代工打工”高达25亿元以上。
这25亿元,原本可以用来建设自己的产业园区、打造供应链体系、投入自动化产线,而不是白白流入一个“坐等收钱”的代工方账户里。
有人说,那蔚来早期没钱,靠江淮代工省了建厂成本,合情合理。没错,前期确实合算。但问题是,产线成本摊销完了,江淮的代工收费却从未打折,蔚来成了“明明自己带货,利润却得分人一半”的倒霉蛋。
更严重的是,江淮不仅赚代工费,还“强配供应链”。蔚来无法完全主导零部件采购,必须依赖江淮的本地配套体系,这直接导致供应链管理失控,腐败、虚报成本、品质问题层出不穷。
一位蔚来内部员工曾私下吐槽:“我们明明有报价更低、质量更稳的方案,但因为不是江淮的‘嫡系’,根本进不了生产流程。”
蔚来曾梦想过自己掌控全局,如今,它终于醒了。随着NeoPark园区落成、自有生产资质获批,蔚来终于有底气跟江淮说再见。6月公示系统显示,江来先进制造公司将注销,蔚来与江淮彻底分道扬镳。
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解散,更是蔚来生产体系自立的宣言。没有人再分走利润,没有人再强配供应链,蔚来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
更重要的是,造车成本将实质性下调。虽然短期内新工厂建设、设备折旧等带来阵痛,但从2026年开始,单位制造成本有望下降30%左右,真正实现“高端车可盈利”。
试想,如果每台车省下5000元成本,那么蔚来的整车毛利率将从现在的个位数,跃升至15%以上。而一台ET5也许可以在不缩水配置的前提下,降价2万卖给消费者。
这对蔚来来说,不仅是盈利能力的重塑,更是品牌主权的回归。没有代工厂的束缚,没有扯皮的采购链,它终于成为了一家“完整的车企”。
站在这个新起点上,我们甚至可以大胆预测:未来的蔚来,可能不再是“高端新能源的亏损代名词”,而是智能电动时代“有利润的中国版特斯拉”。
真正的转折,往往藏在一次“分手”之中。与江淮的切割,不是伤感的告别,而是通往自主掌控和盈利能力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