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大定超20万台、1小时大定超28.9万台……小米YU7卖的有多好,看看这个销量数据就知道,如果你还是对这个数据存疑,那二级市场的转订单行情,我觉得也可以做个参考,现在小米YU7的1-5周订单要5千块起步,现车订单1万左右。
你如果不想加价,自己去预定的话,不好意思,最快的MAX版也要等37周起步,入门版直接要等57周起步,相当于现在订车、明年提车。
那么,小米YU7凭什么那么火,开起来、坐起来又感觉怎么样,买哪个配置又更有性价比……我也是带着各种好奇,去深度体验了一下这台车。
这车给到我最深的感受,用一句话总结:不是小米售价低,而是情绪价值足够高。
小米YU7的造型
关于小米YU7的外形设计,好不好看我觉得见仁见智,但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做的还挺不错的。
一个,是这车的圈胎配置。
我这次开的是全系最顶配MAX版,所以出厂就配上了前245/45 R21+后275/40 R21的米其林浩悦5轮胎,相比原厂19寸或20寸的韩泰EVO ION SUV轮胎,不仅视觉效果更加饱满,这种前后配的鸳鸯胎设定,也能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
同时,这套米其林浩悦5轮胎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在胎壁上面有一个“XM-E”的标识,我一开始以为是什么特殊型号,后来问了一下才知道,这个“XM”代表小米定制的原厂胎,“E”代表低滚阻。
我觉得,各位如果想买小米YU7的话,一定要把鸳鸯胎选上,如果你买的是MAX版,且经济条件允许的话,那最好再选上21英寸梅花锻造轮毂+米其林PS EV运动胎,这样驾驶体验会更好一些。
再一个,是这车141L的电动前备箱。
当我把这车机盖打开以后,我发现它的前备箱的容积也非常大,而且支撑杆也非常粗,还自带排水口,要是开出去钓鱼的话,完全可以当做一个渔获箱去用。
并且,在这车的前备箱上方,还有一块专门的车辆铭牌,上面不仅画着YU7的轮廓,还清楚的写着最大电机转速和最大输出功率/扭矩,别小看这块金属片,这其实是提升情绪价值的利器。
最后,就是它的一些细节设计。
比如这车的隐藏式门把手,推进去以后会自动卡在位置上,然后等你手心朝上、捏一下开门;自带的电动充电口,也是按一下面板会自动打开,再按一下里面的侧边小按钮会自动关上;无边框后视镜的可视范围也很不错,我停在路边,能把后方的三车道尽收眼底;全车都是双层夹胶玻璃,所以开起来之后,整体的风噪、胎噪抑制效果也很棒;中央扶手下方的镂空设计,能提供更多的储物空间。
最关键的,车内中控台两侧、后视镜下方等等地方,都有自带27W供电的磁吸接口,这样就可以在保证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拓展一些功能,比如可以在后视镜下面吸一个运动相机,或者是在两侧吸一个手机支架,仪表台后面可以放一个磁吸的抽纸盒等等。
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设计,促使小米YU7这台车的可玩性和可拓展性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带来了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也许你平时不一定会用到,但最起码在想用的时候,不用担心车子没有对应的功能或者接口。
小米YU7开起来怎么样
我一直觉得,新能源车动态表现怎么样,只需要看两点就足够了,一个是自驾,再一个是智驾。换句话说,就是这台车既要自己开着爽,也要有足够聪明好用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先说说这车开起来的感觉。
假如你没开过小米YU7,也许你会觉得它和SU7开起来的感觉差不多,但是当我实际开完以后,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它的驾驶感受完全和SU7是两个样子。
如果要做个类比的话,小米SU7(特别是MAX版和ULTRA版)就像一匹烈马,因为小米SU7的底盘调教的很运动,整体悬挂支撑性很强,所以哪怕是舒适模式,整台车开起来都会觉得非常紧绷。
而相比之下,小米YU7更像是一匹被驯化过的赛马,整台车的底盘调教会比小米SU7软不少,特别是在舒适模式下,开起来和一台主打家用的买菜SUV没什么区别。
但是,你别以为小米YU7没有足够的硬实力。
当我把车辆驾驶模式调到运动+的时候,整台车就像火影忍者里的迈特凯八门全开那样,瞬间解开了封印,不仅底盘会变的更加硬朗、指哪打哪,而且一脚电门踩下去,哪怕试驾车都有80km/h的限速,到这个速度以后就会自动切断动力,但是电机的690马力在一瞬间全力输出,这种爆裂的推背感,只能说试过了才知道。
再说说很多人关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之前网上有人吐槽,说小米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表现一般,但是,假如你体验过这台小米YU7,我觉得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我甚至可以说,这车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有非常大的提升。
虽然在小米YU7的发布会上,雷军没有对车辆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去进行太多的宣传,只是说明了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英伟达Thor芯片,但是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感觉融入了视觉语言大模型之后的智驾系统,整体表现确实不错。
就比如我在开车的时候,正好路边停着大车,路上还有警示路锥,它都能精准识别,并根据实际的道路情况,做出相对应的减速或避让动作,不愧是用了1000万个CLIPS多模态数据片段训练的端到端大模型。
由于试驾路线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我这次只能试驾城区道路,当我开启智能辅助驾驶之后,小米YU7在跟车距离这一点上,会比以前做的更聪明。
就比如遇到红绿灯,需要低速跟车并停止的时候,小米YU7会比之前的SU7更贴近前车,这样就能防止侧方车辆插队,同时在刹停的时候,整台车不会一脚闷死,而是更线性的进行制动,直到车辆完全停止,等可以再次起步的时候,也是非常线性的往前走,不会出现那种急加速或者急减速的情况,整体的驾乘舒适度还是可圈可点的。
而且,我这次试驾体验的时候,还在路上遇到一台突然蹿出来的电瓶车。
我当时车速大约30+km/h,电瓶车是从我右侧的非机动车道出现,想要闯红灯左拐,当我发现这车蹿过来的时候,小米YU7已经先我一步开始制动,然后我立马根据驾驶经验和习惯,向左边甩了一把方向,整台车稳稳当当的从边上开过去,没有发生任何碰擦,成功避免了一起事故。
由于事发突然,我实在是没办法拍照或者录像,但该说不说,这车无论是紧急制动系统的反应速度,还是底盘的韧性、支撑度,又或者是转向的精准度,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
小米YU7用起来怎么样
我在小米店里的时候,基本上所有静态体验小米YU7的人,都要试一试它的天际屏。
你在网上看图片的话,有些人会以为这套天际屏是几块液晶屏组成的,但实际看过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所谓的天际屏,其实是在小米YU7的前挡风玻璃下方,有一块黑色的特殊油墨图层,然后通过投影的方式,在车内进行显示,而不是真正的屏幕。
所以,这套天际屏在实际显示的时候,会有一种纵深感,属于那种实际距离很近、看起来又离你有点距离的感觉,如果你有些3D眩晕的话,可能这套天际屏不一定适合你,但是像我这种从小玩游戏玩到大的人,我是没感觉任何不适,甚至还觉得这套天际屏挺好玩的。
因为它看起来是一整块UI界面,实际上是可以独立更换各个分区的主题和画面的,而且后期还会有更多的主题上线,如果你中间那块屏用的是卡皮巴拉一类的主题,它还能和语音控制联动,有点电子宠物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对于买SUV想要家用的人来说,一台车能不能让自己满意,还要看它的空间表现。
我自己身高1米83,实际体验下来,整台车的空间可以说是绰绰有余,前排的头部空间有一拳多,而当我把前排调到舒服的位置以后,我在后排的头部和腿部空间,竟然都能让我比个“6”出来,所以坐在小米YU7里面,完全没有那种空间不足的局促感,甚至还觉得有点宽敞。
再一个,由于我这次开的是MAX版车型,所以还有后排躺倒功能,网上很多人都在说它的靠背角度有多大,但我觉得这不是关键,关键点在于,当我把后排座椅靠背完全放倒、半躺在那里,这时候打开车子的后排中央扶手,我的两个手臂能很舒服、很自然的搭在中央扶手和门板扶手上,这种细节上的设计,我觉得很让人惊喜,哪怕它不带通风按摩也没关系,因为座椅已经足够舒服,而且车里的空调是真的挺给力。
至于车顶的全景天幕会不会让头顶觉得热,相信我,哪怕南京现在三十多度的气温,只要车里空调开大点,把智能调光天幕的颜色调深点,你的头顶依然会很舒服。当然,假如你实在是比较在意这件事,那就额外再装个磁吸式遮阳帘吧。
再说说这车的装载空间。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帖,说小米YU7的后备箱连小米自家的行李箱都放不进去,但我实际体验之后,我只能说……玩归玩,闹归闹,小米YU7的后备箱真的不小。
之所以能出现贴子里的情况,完全是因为把后排座椅角度放到最后了。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博主想在后排躺倒的前提下,还想在后备箱里竖着,注意,是竖着放一个28寸的行李箱进去,他但凡把行李箱躺着放一下,都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他是为什么不愿意躺着放行李箱呢,我也不知道,可能就是想竖着放吧。
就我实际体验下来,我觉得小米YU7的后备箱整体尺寸并不算小,而且纵深还挺不错的,毕竟小米YU7的后备箱常规容积就有687升,后排放倒后的扩展容积有1758升,而奥迪Q5L的后备箱常规容积是550升,宝马X5是650升,GLS则是680升,换句话说,小米YU7的后备箱容积比GLS还要多7升,你说怎么可能小?
更何况,小米YU7的后备箱里还有个盖板,掀开以后还有一块下凹进去的储物区域,想放点小杂物,比如雨伞、帐篷钉、私房钱等等,直接扔这里面就行。
再一个,这车的前备箱容积有141升,比保时捷的容积911大一点,比Model X小一点,但是YU7的前备箱有个特点,就是开口非常大,所以整体深度会稍浅一些,这其实也是很合理的设计,毕竟车头的高度摆在那里,要是做的特别深,拿东西其实挺费劲的。
所以总体看下来,小米YU7的装载能力没毛病,最起码应对日常家用是绰绰有余,至于很多人在意的,这车后排放倒后没办法纯平,不能当床睡,我就搞不懂了,这车自带主副驾零重力座椅,你为啥偏要睡后备箱呢?
小米YU7的配置怎么选
我这次试完车以后,也和小米店里的工作人员聊了很久,我发现小米YU7的购车人群和配置选择,确实和小米SU7有些许不同,就比如买SU7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且以单身或谈对象的为主,但买YU7的不少是给老婆增购代步车,用来日常通勤和接送孩子或家人,哪怕是给自己买,大多数人也都是想主打家用。
我在店里看车的时候,还碰到有一对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夫妻(没好意思问年纪),那时候我正坐在车里体验小爱同学,他们走到我这里,说想上车体验一下,然后我就和他们聊了几句,发现是老婆硬拉着老公过来体验咨询,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她老公脸上的表情,从一开始的不屑和无奈,到后面积极的想要试乘试驾……但是很可惜,如果你不是下了大定的准车主,现在很多店都是不给你安排试乘试驾的,因为即便你是大定车主,想试乘试驾也要提前一周左右预约,现在所有的试驾车排期都已经排满了,得等大定车主试完了,才能让你去试车。
至于这车的主销配置,以我去的这家店为例,他们目前接到的订单,大多数人都更愿意买27.99万的四驱Pro版。
理由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客户手头预算比较充裕,多加2.64万就能换来双电机四驱系统和空气悬挂,不仅符合很多人买SUV要带四驱的刚需,也能更好的提升驾乘舒适度。
哪怕这个版本的电池没换,还是和低配一样96.3度的磷酸铁锂电池,但纯电续航仍然能做到770公里,而且小米YU7本来就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还支持5.2C超充,充电15分钟就能续航增加620公里,所以也没什么续航或者补能的焦虑。
再一个,四驱Pro版的动力虽然被限制在了496马力/690牛米,不会像顶配MAX版那样,直接做到690马力/866牛米,但是日常驾驶绰绰有余,加上很多人并不会选配21寸鸳鸯胎,原厂19寸或20寸的圈胎,前后宽度都是245的,所以这个动力配上这个胎宽,已经是有些过剩的水平。
但是,从我自己角度出发,我其实是更倾向于最低配车型,然后花6000元选一套25扬声器的音响,再花1.2万选配21英寸鸳鸯胎,保证更好的驾驶稳定性。
之所以不花1.6万去一步到位选择锻造轮毂,主要是因为按现在的规定来看,只要轮胎尺寸不变,就能去车管所合法备案,所以完全可以自己后期优化升级。
加上现在主副驾零重力座椅、NAPPA真皮、电动前备箱、HEPA空气净化系统和终身免费端到端辅助驾驶都是送的,车子本身的几款免费色也挺好看,就算以后看腻了,花四五千贴个改色膜,各种大牌已经可以躺着选了。
至于那个2000元的车载冰箱,本身容积也就4.6L,放6罐可乐就满了,所以意义不大,真想要多放点冰饮料,还不如在后备箱里放个大容积的车载冰箱,本来后备箱就自带180W/12V的电源,边上还有照明灯和挂钩,这车的后备箱容积摆在这里,放个小冰箱进去,基本可以说没什么压力。
顶配的MAX版,我也很清楚它有多强,毕竟我这次开的就是MAX版,但是32.99万的价格摆在这里,我且不说购车有没有压力,要是真的想追求性能,光是SUV这种车型摆在这儿,就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强如BMW X3M,性能也不如BMW M3),还不如看看隔壁的SU7 MAX。
而对于预算极其充足,同时还就认准SUV车型的人,你觉得小米会没有YU7 ULTRA吗?
写在最后
我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小米的车子,总能有这么高的热度?
但是,当我在之前深度体验完小米SU7之后,其实朦朦胧胧的就有了点感觉,只不过总是不知道如何描述。
而当我今天深度体验完YU7之后,我在下车的一瞬间灵光乍现了,我发现,不是小米的车做的有多好,而是它最起码能做到每个地方都不算拉胯,同时用一些独有的亮点(比如车里的可拓展磁吸接口、天际屏等),去给你描绘、设想、勾勒出一幅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而这也正是小米最强的杀手锏,它不是单纯的在卖产品,它还通过整个小米的生态,去给你提供额外的情绪价值,这是很多厂家和车型做不到的,所以小米可以在车价不是那么低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的品牌拥趸和消费人群。
说到底,买不买小米YU7这台车,对于真的考虑它的人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你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到底有没有耐心,能做到今年下订单、明年再把车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