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待业那阵子,心里像压着块湿棉花,闷得喘不过气。想找人说说,翻遍通讯录,却发现能掏心窝子的没几个;打开朋友圈,手指在“发布”按钮上悬了又悬,最后还是默默退出——不是不想说,是经历过的人都懂:这时候的朋友圈,发出去的是情绪,收回来的可能是麻烦、是轻视,甚至是更重的失望。 儒家讲“慎言其余,则寡尤”,意思是说话谨慎,就能少犯过错;老话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放在朋友圈里,更是如此。朋友圈看似是自己的小天地,实则藏着亲戚、同事、朋友,甚至不太熟的人,每个人的心思都不一样。不管你是因为失业而沮丧,还是因为“终于摆脱烂工作”而窃喜,发出去的那一刻,就把自己的软肋或心事摊在了众人面前,而人心这东西,往往比你想的更复杂。这三个不建议发的理由,有点扎心,却是过来人的实在话。
一、你的“悲”换不来多少真安慰,反倒可能成了别人的谈资或笑料,正如古语“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别高估了同情,低估了人心 失业待业的苦,自己扛着就够沉了,发朋友圈求安慰,多半会失望。你写“今天被辞退了,不知道以后怎么办”,评论区可能有几句“加油”“挺住”,但转头就有人私下发消息问“是不是你能力不行啊”;你发“在家待了一个月,焦虑得睡不着”,亲戚看到了,背后会跟你爸妈说“你家孩子工作都保不住,当初就该考个公务员”;甚至以前不太对付的同事,可能还会在小群里调侃“我就说他撑不了多久”。 不是人心太坏,是这世上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痛苦,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个“故事”,甚至是个“笑话”。《增广贤文》里说“人情似纸张张薄”,尤其是在利益相关的圈子里,你的失意,很容易被人拿来比较、议论,最后变成扎向你的刺。邻居王哥失业时发了条朋友圈,说“中年男人,失业像天塌了”,结果被以前的客户看到,本来谈好的一个私活也黄了,对方说“连个稳定工作都没有,我咋敢把事交给你”。人在低谷时,最该做的是藏起伤口,而不是拿出来给人看——同情太少,看客太多,何必呢? 二、你的“喜”(比如庆幸摆脱糟糕工作)会被解读成“不成熟”,甚至得罪人,正如儒家“克己复礼”所强调的“谨言慎行”,不分场合的“喜”,容易招人反感 也有人失业是“解脱”——比如终于离开了天天加班、老板刻薄的公司,心里憋着股“终于自由了”的劲儿,想发朋友圈庆祝一下。可你不知道,朋友圈里可能就有还在那家公司煎熬的同事,看到你说“再也不用看老板脸色了”,会觉得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以前的领导刷到了,可能会觉得你“格局小,一点挫折就情绪化”;甚至HR看到了,会在你投简历时嘀咕“这人是不是太任性,说走就走”。 《论语》里说“克己复礼为仁”,这“克己”就包括管住自己的情绪,别不分场合乱发泄。哪怕你真的开心,这种“喜”也带着对过去的否定,很容易刺痛还在其中的人,或者给人留下“不成熟”“情商低”的印象。同事小李前段时间从一家口碑很差的公司离职,发了条朋友圈说“逃离苦海,未来可期”,结果被前公司的人看到,到处说他“忘恩负义,公司再不好也给过他工资”,搞得他后来找工作时,HR都特意问起这事。人在职场,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分场合的“喜”,看似痛快,实则可能为自己埋下隐患。 三、频繁发状态容易暴露焦虑,让自己陷入“越刷越慌”的怪圈,正如古语“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低谷时,沉住气比“刷存在感”更重要 失业待业时,人容易焦虑,一焦虑就想刷朋友圈,发点什么证明自己“还在”。今天发“投了10份简历,没回音”,明天发“在家待着快发霉了”,后天发“有点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看似是记录心情,实则是把自己的慌乱放大了。 你会忍不住盯着朋友圈,看谁点赞了,谁评论了,要是没人理,就更慌;看到别人发“升职加薪”“项目成功”,对比之下更觉得自己失败;甚至会因为一条负面评论,纠结半天,影响本来就不好的心情。这种“刷存在感”的行为,只会让你更浮躁,更难静下心来规划下一步。 儒家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人在低谷时,最需要的是“静”——静下来复盘过去,静下来学习新东西,静下来调整心态。邻居张姐失业后,把朋友圈设成了“仅自己可见”,每天在家看书、投简历、学剪辑,三个月后找到了新工作,她说:“那段时间要是天天发朋友圈,估计早就被焦虑压垮了,哪还有心思琢磨找工作。” 低谷时,沉住气默默努力,比发多少条状态都管用——等你走出来了,再回头看,会感谢那个“没声张”的自己。 其实,失业待业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个“临时停靠站”,需要的是安静休整,而不是敲锣打鼓地告诉全世界“我在这里”。 儒家强调“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少说多做,这在低谷期尤其重要;老话说“闷声发大财”,其实“闷声渡难关”也一样——悄悄努力,默默调整,比什么都强。 别高估朋友圈的善意,也别低估自己扛事的能力。不发朋友圈,不是懦弱,是清醒:你的情绪不必向所有人交代,你的努力也不必让所有人看见。等你重新出发时,那些没说出口的挣扎,都会变成你脚下的路,踏实又坚定。 所以,失业待业时,把朋友圈先放一放吧。关上手机,做点实事,等你再次扬帆,风景自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