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子们,今天来和大家唠唠 2025 年电车安全标准升级这事儿。咱都知道,电车这几年越来越火,马路上跑的电车是越来越多。不过,之前电车电池时不时出点问题,像热失控起火啥的,可把大家吓得不轻,也让好多想买电车的朋友心里直犯嘀咕。但现在好啦,2025 年电车安全标准大幅提高,咱以后开电车,对电池安全这块儿更能放心了!
先跟大家讲讲为啥要升级安全标准。就拿 2024 年的数据来说,那年新能源车自燃事故里,大概 65% 都和电池热失控脱不了干系。好多车主呢,平时也不太懂咋维护电池,结果电池老化得特别快。再加上这几年电车技术更新换代太快,像固态电池、800V 高压平台这些新技术都冒出来了,以前的检测标准已经跟不上趟儿啦,所以升级标准那是势在必行。
2025 年 1 月起,工信部联合好几个部门,推出了新版《新能源汽车年检技术规范》,这可是个大动作!它第一次把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列为必检项目,而且查得可细致了,电池容量衰减率、充放电温度控制、绝缘性能这些关键指标,一个都不放过。比如说,以前有些老旧车型,电池温控系统不太好,一到夏天高温,电池温度就容易失控。但像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就把电池工作温度稳稳地控制在 25 - 35℃,安全多了。以后年检这么一查,那些有安全隐患的老旧车型就得赶紧整改或者淘汰,对咱车主来说,开车上路心里更踏实。
还有啊,2026 年 7 月 1 号要实施的 GB38031 - 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那更是被称为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和 2020 年版标准比起来,变化可太大了。以前旧国标只要求电池热失控发生后,5 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就行。可在一些严重事故里,咱驾乘人员可能都昏过去了,等苏醒过来再自救,5 分钟根本不够用啊。所以新国标直接把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时间延长到了 2 小时,而且全程温度还得低于 60℃。这就相当于给咱留出了充足的逃生时间,安全感满满!
新国标还特别贴心地规定,热失控后 5 分钟之内必须发出警报信号,而且报警前后 5 分钟内,不能有可见烟气进入乘员舱。想象一下,要是真遇到电池热失控的情况,警报一响,咱能第一时间知道,然后赶紧采取措施,多安心啊。
在测试标准上,新国标也变得更严格了。以前国标里没有刮底测试这一项,可现在主流的电车,不管是纯电还是插混,大多都把电池包放在底部。电车底盘本来就比燃油车脆弱,平时开车遇到个小刮小蹭,电池就容易短路,车都没法正常开了,维修电池还得花一大笔钱。要是刮蹭严重,甚至可能起火。新国标就新增了底部碰撞测试,专门弄了个直径 30mm 的撞击头,模拟日常开车时底盘刮擦、飞石磕碰这些场景。用它以 150J 的能量撞击电池底部三次,要求电池不能有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还得满足绝缘电阻要求。以后咱开车过个坑洼路面、减速带啥的,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担心电池被磕坏了。
另外,现在电车快充速度越来越快,3C、4C 甚至 5.5C 都不稀奇。但充电功率越大,热失控风险也就越高,长期用超快充,电池还容易出问题。新国标就针对这个情况,新增了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电池在 300 次快充循环之后,还得通过外部短路、针刺等测试,保证不起火、不爆炸。这 300 个快充循环,差不多对应行驶里程超过 15 万公里了,基本能覆盖咱普通家用电动车 8 年 12 万公里的质保期,真的太贴合实际用车需求了。
这么看来,新的电车安全标准从多方面给电池安全上了 “多重保险”。对咱消费者来说,以后买电车、开电车,都更有底气了。车企们为了达到这些标准,也得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安全性能,整个电车行业都会朝着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好啦,今天关于 2025 电车安全标准提高的事儿就和大家分享到这儿。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宝子们别忘了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哟,祝大家都能平安出行,钱包鼓鼓,一路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