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车,实话实说,我以前是真不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敬谢不敏”。
因为一直觉得:它的安静是假的,智能是鸡肋的,充电还很麻烦….
甚至在心里还偷偷下过结论:这玩意就是政策扶持的产物,不成熟的玩具罢了。
直到有一天,我“被迫”开了上了电车。
这不用不知道,用了一段时间,心里只冒出一个念头:完了……这玩意儿,居然有点上头?
倒不是说它没有缺点,而是它的优势,在实际体验中,真的爱不释手。
为什么这么说呢?相对于油车来说,电车到底有什么好处?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因为很多细节,其实很多人都搞错了!
谈到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会觉得:
不就是使用成本低一点、加速快一点吗?
抛开这些不谈,电车还能有啥优势?
说实话,我以前也这么想,甚至觉得那些吹电车的人就是在“自我安慰”。
可真正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
电车的“好”啊,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大优点上——
而是它在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全都变得更顺、更省、更贴心了。
就像你第一次用智能手机、第一次用无线耳机,可能不惊艳。
但回头再用旧的,就总觉得哪哪别扭。
说白了,它改变的,不是某个功能,而是你习惯了之后,再也不想回去的“生活方式”。
具体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下面我就按我自己的真实体验,跟你一条条说清楚。
首先,就是——开车这件事,真的变轻松了。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开油车,习惯性地总要去“配合车”开:
起步怕顿挫、加速得踩深、堵车走走停停还得控制刹车点,开得久了,人是真的累。
但电车就不一样了。
一踩就走、一松就停,没了换挡的顿挫,加上“动能回收”的配合,真的有种人车合一的感觉。
怎么去形容呢?
这就好比你以前,每天穿得是一双硬邦邦的皮鞋,走起路来还得时刻注意节奏;
而现在突然换了一双贴脚的运动鞋,轻便、顺畅、怎么走都不累。
电车开起来就是这种感觉:不需要你“揣摩”,也不用刻意“适应”。
它的反应是直接的、线性的,你想走它就走,想停就稳稳停下——
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多余的“沟通成本”。
如果再算上车上的那些“传感器”,更是让犯错的概率大大的降低了。
因为变道有提醒、前方有风险它先响,甚至突遇意外,它还会帮你自动闪避。
说白了,你没看到的,它能看到;你反应慢半拍,它能帮你顶上。
不是说百分百可靠,但那种“有人在你身边帮盯着”的感觉,真的能让人放松不少。
其次,就是——它真的更安静,也更“稳”。
可能不用之前,往往会总觉得:
发动机声才是“驾驶的灵魂”,没有那点轰鸣,哪还像在开车?
但真用电车之后才发现,其实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这种声音。
倒不是说 v8的那种感觉不好,而是你那种1.5t、2.0t 的车,根本算不上“发动机的灵魂”,其实就是噪音罢了。
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换了电车都是舒适的。
因为没有了“这种噪音”,路上听听音乐,真的能让人从身体到情绪一起“降噪”。
此外,因为相对于油车的重心更低,自重更大,它也表现的更稳。
倒不是说油车就很飘,而是那种10多万的油车,质感真的没法和同级的电车比。
因为前者,但凡速度上来一些,就感觉有些晃,车身的声音响会很严重;
但后者,你踩到80甚至100码,往往都没太大的感觉。
最后,就是充电远比想象中轻松。
老实说,我以前最怕的就是充电问题。
怕“电车没电了怎么办”,怕“找不到充电桩,等了半天”之类的烦恼…
但真的用上电车之后,我才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
因为目前的充电桩已经很密集了,大多数情况下,方圆一公里内肯定就有“充电站”,很快就能充上电。
真遇到极端情况,公司写字楼下面也肯定会有“充电桩”——你什么时候想补能,其实都很方便。
而且,今时不同往日了。
所能买到的电车,充电效率真的很高。
譬如我最近用的那台:
快的时候20分钟就充好电了,慢的时候,也不会超过40分钟。
就这个效率,1周甚至2周充一次,真的不耽误时间。
总的来看,说电车不好,其实往往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偏见。
你真要体验一圈,租个车开一段时间,往往就会发现:
很多事情完全被妖魔化了,并不是大伙想象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