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等地出现了玛莎拉蒂Grecale SUV大幅降价的情况,2023款车型限时价低至38.88万元起,甚至有经销商报价36.96万元。
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经销商为清理库存而采取的买断包销策略,且仅限特定配置(如白色外观+黑色内饰)的2023款车型,落地价仍需约43万元。这类促销并非品牌官方行为,而是经销商应对销量压力的被动选择——玛莎拉蒂2024年在华进口销量仅878辆,同比暴跌79%,2025年前五月销量更降至384辆。
一、降价背后的市场困境
1. 销量断崖式下滑:玛莎拉蒂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下滑48%,中国市场作为其核心市场,进口销量仅为1228辆,同比降幅达71%。主力车型Grecale的销量表现尤为惨淡,2024年7-9月单月销量仅32-38辆,不足2023年同期的十分之一。
2. 品牌价值稀释风险:尽管降价短期内刺激了销量(上海某门店两天售出10余辆),但长期看可能损害品牌溢价。例如,2023款Grecale的二手车价已出现倒挂,部分车商收车价甚至低于新车促销价。
3. 电动化转型滞后:玛莎拉蒂计划2025年实现全系电动化,但目前电动车型(如Grecale Folgore)销量低迷,2024年纯电车型在华销量不足百辆。反观竞品,保时捷Macan纯电版已开启预售,蔚来ES6等国产高端车型月销量超5000辆。
二、豪华车市场的结构性调整
1. 价格下探是行业共性:BBA等主流豪华品牌同样面临压力。例如,宝马5系终端价从45万降至26万,奥迪Q7入门款跌破45万,奔驰GLC优惠幅度达19.9万。但这些降价多为经销商行为,品牌官方指导价保持稳定。
2. 新能源冲击重塑格局:2024年4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2%,而燃油车销量下跌35%。国产高端车型如问界M9、理想L9等,凭借智能化配置(如华为ADS 3.0、激光雷达)和场景化服务(如家庭座舱),正在抢占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2025年自主品牌在豪华车市场的份额已从5%升至30%。
3. 价格体系尚未全面崩盘:超豪华品牌(如宾利、劳斯莱斯)虽销量下滑,但价格仍保持坚挺;保时捷卡宴、路虎揽胜等车型仅通过微调指导价(如揽胜运动版官降5.2万)或终端优惠应对竞争。真正出现价格体系松动的主要是玛莎拉蒂这类二线豪华品牌,其品牌溢价本就较弱,叠加产品力不足(如车机系统落后、智能化配置缺失),更容易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三、未来趋势与行业影响
1. 促销常态化但幅度收窄:随着库存压力缓解和银行叫停“高息高返”金融政策,2025年6月起BBA等品牌终端优惠已逐步收紧,宝马5系价格回升至30万以上。玛莎拉蒂的极端降价案例难以持续,更多会转向小幅促销(如成都Levante优惠32万至54.68万起)。
2. 电动化决定生存空间:传统豪华品牌若不能在800V平台、固态电池、高阶智驾等领域突破,将持续被国产新能源挤压。例如,奥迪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PPE平台虽具备技术优势,但量产时间一再推迟。
3. 品牌价值重构:部分品牌开始探索差异化路线,如玛莎拉蒂计划通过限量版车型(如MC12复刻版)和赛道体验活动重塑高端形象。而国产新势力则通过用户运营(如蔚来NIO House)和生态绑定(如华为鸿蒙座舱)建立新的品牌认知。
结论
玛莎拉蒂的降价是特定品牌在特定阶段的极端案例,反映了二线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滞后、产品竞争力不足背景下的生存危机。但整个豪华车市场并未“崩盘”——超豪华品牌仍维持高价,BBA通过技术合作(如奥迪引入华为智驾)和产品迭代(如宝马新世代车型)寻求平衡,而国产新能源则以技术平权重新定义豪华标准。未来市场将呈现“传统豪华守高端、国产新势力攻中端、价格战聚焦库存清理”的分化格局。对于消费者而言,此时购买玛莎拉蒂需权衡品牌残值风险,而理性看待豪华车的技术价值(如智能化、电动化)将成为更重要的决策依据。
文章来源:网络,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
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烦请平台留言删除。
更多文章请进入下方按钮“往期文章”或“分类阅读”页面进行点击阅读。
加
上一篇:吉利银河再迎爆款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