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上市后销量火爆,3分钟20万订单、18小时24万锁单的惊人数据,直接刷新了行业认知。
这款起售价25.35万元的中大型纯电SUV以比特斯拉Model Y低1万元的精准定价、835km续航和3.23秒破百的狂暴性能,成功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但在这股购车狂潮背后,我们是否应该冷静思考,现在真的是购买小米YU7的最佳时机吗?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里已有代步工具或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盲目跟风购车可能并非明智之举。
首先是家有旧车的群体,不建议换购小米YU7,至少现阶段不建议。
对于家中已有代步工具的消费者而言,冲动换购小米YU7可能需要三思而行。因为汽车作为典型的耐用消费品,从购买那一刻起就开始贬值。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前三年的平均贬值率高达45%-50%,远高于传统燃油车,这意味着一辆25万元的小米YU7,三年后可能仅值12-14万元,净损失超过10万元。
所以如果现有车辆仍能满足基本出行需求,这种为新鲜感买单的行为,从财务角度看,我认为并不是特别明智。
如果有30万的购车款,一般家庭完全可以用于其他投资,以上证指数近十年平均年化收益率6%计算,30万元投资五年后有望增值至约40万元。
而同样金额购买汽车,五年后残值可能不足15万元,差额高达25万元,对于已有代步工具的消费者,这笔资金用于子女教育、健康保障或职业提升,长远回报可能更为可观。
特别是在在经济增速放缓、房价不稳定的背景下,理性消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其次是刚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同样不建议购买小米YU7,因为超前消费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
对于刚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而言,贷款购买小米YU7可能埋下财务隐患,如果刚工作两三年的年轻人手头有10万元现金用于支付首付,意味着至少还要贷15万元。
按3年期计算月供约4500元,加上保险、充电、停车等费用,意味着每月用车成本将超过6000元,以月收入1万元的年轻人为例,这就占了收入比例的60%。
这种高负债消费模式极大限制了个人资金的流动性,一旦遭遇职业变动或突发情况,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而且汽车成本占收入的60%,生活水平也会大幅降低。
对于年轻人来说,工作初期的资源分配应优先考虑能力提升,20-30岁是职业成长的黄金期,将有限资金投入教育培训、行业社交或创业尝试,长远回报率远高于购买豪华代步工具。
对于确实有用车需求的年轻人,考虑阶梯式消费更为理性,比如在二手车市场选择一款车龄的优质新能源车,价格通常只有新车的60-70%,且避免了首年最剧烈的贬值。
年轻人刚工作不久,如果没有成家没有养孩子,也没有必要购置汽车这种贬值极高的商品,平时有用车需求可以选择在平台租赁,如果真想购买新车,也可以考虑10万级别的国产车。
年轻人应建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一辆车本质上是从A点到B点的工具,而个人能力、知识储备和社会关系才是真正决定人生高度的关键因素。
25岁时投资自己的大脑,35岁时你可能会感谢当年那个明智的决定,而非一时冲动买下的一辆车。
当然本文我并不是说小米YU7不建议购买,而是说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如果家庭可支配资产有300万以上,那么拿出30万为梦想、为生活买单,买辆小米YU7完全没问题。
但如果是我上面说的两类人群,生活还不错、有点存款但存款不多的家庭,有车开就没必要置换小米YU7,再就是处于上升期的年轻人,揣着自己的钱包别透支消费,而是选择正确的学习投资消费。
最后我想说,汽车作为仅次于房产的大宗消费,决策过程应当比日常购物更加审慎,在小米YU7引发购车热潮的当下,消费者更需要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被营销声势和社交压力左右判断。
其实真正的赢家,往往不是最早拥有新车的消费者,而是最懂得延迟满足、在正确时机做出最优选择的理性购买者!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