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产高端SUV市场中,空气悬架技术已成为提升驾乘舒适性与操控性的关键配置之一。空气悬架不仅能够根据路况自动调节车身高度,还能通过CDC(连续可调阻尼)系统实现悬架软硬的动态调整,从而在复杂路况下提供更细腻的滤震效果。本文将围绕国产高端SUV的空气悬架系统,结合多篇试驾报告与技术分析,深入探讨其滤震效果、升降体验以及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一、空气悬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构成
空气悬架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调节空气弹簧的气压来改变车身高度,同时结合CDC系统实现悬架阻尼的连续可调。这种系统能够根据路况、车速、驾驶模式等实时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从而优化滤震效果和操控稳定性。例如,极氪001搭载的双腔空气悬架+CCD电磁减振系统,能够提供5档可调高度,最高可达70mm,使得车辆在不同路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的滤震效果。此外,空气悬架还配备了高度传感器和车身加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路面状况并调整悬架状态,确保车辆在各种驾驶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性和舒适性。
二、空气悬架的滤震效果分析
空气悬架的滤震效果主要体现在其对路面震动的过滤能力上。在颠簸路段,空气悬架能够有效吸收震动,减少车身起伏,提升乘坐舒适性。例如,深蓝S09顶配Ultra版配备的空气悬架和CDC系统,能够在上下地库或行驶坑洼之处自动升起车身,避免托底事故;在高速巡航时,悬挂自动降低车身,减少风阻,提升续航效率。此外,阿维塔06的魔毯悬挂系统通过激光雷达提前扫描路面,将冲击感降低60%,5cm高的减速带坐进去感觉就像2cm一样,滤震效果非常出色。岚图梦想家的空气悬架+CDC系统也表现出色,能够根据车身姿态、路面情况、车速等信息实时调节减震器,使车辆在颠簸路段也能平稳如一。
三、空气悬架的升降体验
空气悬架的升降功能是其一大亮点,能够根据驾驶需求自动调整车身高度。例如,极氪001的空气悬架支持±25mm的调节范围,使得车辆在不同路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的滤震效果。在高速行驶时,空气悬架会自动降低车身高度,减少风阻,提升稳定性;而在复杂路况或需要通过障碍物时,悬挂则会自动升高,增强通过性。此外,岚图FREE的空气悬架在高速以外的工况表现有待优化,但在实际驾驶中,其升降功能依然能够提供良好的滤震效果和驾驶体验。深蓝S09的空气悬架升降反应灵敏,底盘的滤震能力也很优异,乘坐舒适性得到极大保障。
四、空气悬架的操控性与稳定性
空气悬架不仅提升了滤震效果,还显著增强了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例如,比亚迪仰望U8采用非承载式车身设计,配合高强度的车架结构,经过坑洼和颠簸路段时,车身刚性优异,过滤颠簸的表现恰到好处,既能有效保护乘客的舒适性,也能让驾驶者感觉到路面信息,提升操控反馈感。领克Z10的底盘悬架采用前双叉臂、后集成式多连杆设计,配备双腔空气悬架+CDC连续可调电控减振系统,实现更好的动态驾驶体验与滤震效果,达到运动与舒适的完美结合。阿维塔07的底盘反馈迅速,滤震效果出色,展现出优秀的驾驶质感,底盘具有厚重感,配备前双叉臂和后多连杆,以及CDC空气悬架,为驾驶者带来流畅的驾驶体验。
五、空气悬架的市场应用与用户反馈
空气悬架作为高端SUV的标配配置,已经在多个国产车型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极氪001的空气悬架系统在滤震效果和动态响应能力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车身自动降低高度,增强稳定性。岚图梦想家的空气悬架+CDC系统也表现出色,能够根据车身姿态、路面情况、车速等信息实时调节减震器,使车辆在颠簸路段也能平稳如一。深蓝S09的空气悬架升降反应灵敏,底盘的滤震能力也很优异,乘坐舒适性得到极大保障。然而,理想L9的空气悬挂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尽管其滤震效果良好,但在实际使用中,部分用户反馈空气悬挂系统存在一定的故障率。
六、空气悬架的优缺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空气悬架的优势在于其出色的滤震效果和动态调节能力,能够根据路况和驾驶模式自动调整车身高度和悬架软硬,提升驾驶舒适性和操控性。然而,空气悬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成本较高、维护成本较高以及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橡胶老化等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空气悬架在乘用车市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例如,2021年全国乘用车空气悬挂渗透率约为1.8%,扣除进口车后约为0.7%,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此外,随着车企对空气悬架系统的拆分供应,推动了自主企业加速突破,实现了核心单元的国产化进程。
七、结语
空气悬架作为国产高端SUV的重要配置,正在不断提升驾乘体验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多篇试驾报告和技术分析可以看出,空气悬架在滤震效果、升降体验、操控性与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满足不同驾驶需求。然而,空气悬架的高成本和维护问题仍然是其推广的主要障碍。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空气悬架在乘用车市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空气悬架的维护成本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空气悬架的维护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核心部件更换:空气悬架的核心部件包括空气弹簧、气泵、减震器和空气压缩机等。这些部件的更换成本较高。例如,极氪001的单个空气悬挂约8000元,四个全换需32000元,而总成更换约12600元。空气弹簧内部漏气的维修费用在4S店约4000多元,在外面购买约2000元左右,而在改装店可能高达5万元。此外,单腔空悬的更换成本约为4000元/个,双腔空悬则更高,约为3万-5万元。
气泵系统维修:气泵是空气悬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件,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成本较高。例如,奔驰S级等高端车型更换一个空气悬挂减震器总成费用至少10000到2万。气泵系统的维护和维修费用也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恶劣路况下使用频繁,会加速气泵的磨损,增加维护成本。
管道和连接件的检查与更换:空气悬架系统中涉及多个管道和连接件,用于确保空气的正常传输。这些部件的寿命和更换频率受车辆使用情况和驾驶环境影响。例如,长期使用后,气囊老化概率较高,更换成本约4000元/个。此外,管道的检查和更换也是维护成本的一部分。
定期检查与保养:空气悬架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例如,极氪001的空气悬架系统支持OTA升级,实现自动调节车身高度,提升便利性和舒适性。此外,定期检查空气弹簧的气密性、减震器的工作状态、传感器的准确性等也是维护成本的一部分。
质保服务:部分高端车型或品牌提供一定期限的质保服务,例如智己为空气弹簧提供终身质保,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车主的顾虑。2021年12月31日前的YOU版气包橡胶老化在终身质保范围内,可节省维修成本。
使用环境与驾驶习惯:恶劣路况和频繁使用调节功能会加速空气悬架系统的磨损,增加维护成本。例如,频繁使用露营模式下的空气悬架升降功能,可能会缩短保养周期,增加保养次数,从而进一步增加用户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维修地点与配件选择:维修地点和配件的选择也会影响维护成本。选择正规的维修机构和优质的配件是控制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正规维修机构的价格可能略高,但能确保维修效果和系统的稳定性,避免因劣质配件导致的频繁维修。此外,一些高端车型或品牌提供质保服务,随着技术进步和国产供应商的发展,成本逐渐降低。
保养周期与费用:新能源汽车的保养费用相对较低,但后期换电池成本较高。空气悬架系统的维护成本中等,需根据行驶里程更换轮胎和定期维护悬挂系统。例如,极氪001的首保免费,后续保养每1年或20000公里进行,空调滤芯和雨刮片每6个月或10000公里更换,加上工时费约500元,制动液和冷却液更换费用较高。
空气悬架的维护成本主要包括核心部件更换、气泵系统维修、管道和连接件的检查与更换、定期检查与保养、质保服务、使用环境与驾驶习惯、维修地点与配件选择以及保养周期与费用等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空气悬架的维护成本,车主在选择和使用空气悬架系统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有效控制维护成本。
空气悬架在不同驾驶模式下的具体调节机制是什么
空气悬架在不同驾驶模式下的具体调节机制主要依赖于传感器采集的路况信息、车速、转向角度等数据,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动态调整悬架的阻尼、刚度以及车身高度。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对空气悬架在不同驾驶模式下的调节机制的详细分析:
1. 车身高度调节机制
空气悬架通过控制空气弹簧内空气质量的变化来实现车身高度的调节。当ECU接收到传感器信号后,会根据当前路况和驾驶模式,计算出每个空气弹簧所需的控制量,并通过高速开关电磁阀控制弹簧内部空气质量的充放气,从而改变弹簧的伸长或压缩,实现车身的抬升或降低。
例如:
Lift模式:车身可以抬高25mm,提高车辆通过性,适合复杂地形或越野驾驶。
Automatic模式:当车速超过120km/h并持续30秒以上时,车身会自动下降25mm,以减少风阻。
Dynamic模式:车辆降低25mm,实现重心降低,提高操控性,适合高速驾驶或激烈驾驶场景。
Eco/Comfort模式:车身高度保持不变,适合日常舒适驾驶。
2. 阻尼调节机制
空气悬架不仅调节车身高度,还通过调节减振器的阻尼来优化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主要的调节方式包括:
改变减振器结构:在活塞或减振器内外腔室之间增加电磁阀,通过控制阀门开度来改变内部液体流动的阻力,从而改变阻尼大小。
改变减振器油液:通过加装电磁线圈,使减振器油液带磁性,通电后磁场力会改变油液的阻力,从而改变阻尼大小。
例如:
Dynamic模式:减振器阻尼增大,车身姿态更稳定,过弯侧倾减少。
Comfort模式:减振器阻尼减小,震动传递减少,提升乘坐舒适性。
3. 不同驾驶模式下的具体调节机制
不同品牌和车型的空气悬架系统在驾驶模式上的调节机制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遵循以下几种模式:
(1)Lift/High/Boost模式
功能:提升车身高度,增强通过性。
适用场景:复杂地形、越野、载重较大时。
调节机制:ECU根据传感器信号判断是否需要提升车身高度,通过电磁阀控制空气弹簧充气,使车身抬高。
(2)Comfort/Eco模式
功能:保持车身高度不变,提供舒适驾驶体验。
适用场景:日常城市驾驶、高速巡航。
调节机制:ECU根据路况和车速自动调节减振器阻尼,保持舒适性。
(3)Dynamic/Performance模式
功能:降低车身高度,提高操控性。
适用场景:高速驾驶、激烈驾驶。
调节机制:ECU降低车身高度,同时增大减振器阻尼,提高车身稳定性。
(4)Automatic模式
功能:根据车速自动调节车身高度。
适用场景:长途高速行驶。
调节机制:当车速超过120km/h并持续30秒以上时,车身自动降低25mm;当车速低于70km/h并持续120秒以上时,车身自动升高。
(5)Sleeper/Transport模式
功能:降低车身高度,减少风阻。
适用场景:长途运输、高速行驶。
调节机制:ECU根据车速和路况自动调节车身高度,以减少风阻和油耗。
(6)Curve/Cornering模式
功能:在转弯时自动调整车身高度,减少侧倾。
适用场景:弯道驾驶。
调节机制:通过传感器检测转向角度,ECU自动调整减振器阻尼和车身高度,以优化操控性。
4. 用户自定义调节
部分车型允许用户通过中控按钮或车门控制面板手动调节悬架高度。例如:
路虎揽胜:通过中控换挡后方的控制按钮,上键升高悬架,下键降低悬架;主驾驶门板左下方的按键可将悬架调整至最低高度。
岚图梦想家:在不同驾驶模式下,悬架高度会自动调整,如在郊游模式下提升5cm,迎宾模式下降低5cm。
5. 智能调节与预瞄系统
部分高端车型(如理想魔毯2.0、蔚来ET9)结合了预瞄系统,通过传感器预测前方路况,提前调整悬架高度和阻尼,以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总结
空气悬架在不同驾驶模式下的调节机制主要依赖于传感器采集的路况信息、车速、转向角度等数据,通过ECU进行分析和处理,动态调整悬架的阻尼、刚度和车身高度,以满足不同驾驶场景下的舒适性和操控性需求。不同品牌和车型的调节机制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遵循“感知-分析-执行”的闭环控制逻辑。式下的调节机制主要依赖于传感器采集的路况信息、车
ay.oew43.cn。edu.cn|ar.oew43.cn。edu.cn|at.oew43.cn。edu.cn|
这一预测主要基于多个报告和数据来源的综合分析。式下的调节机制主要依赖于传感器采集的路况信息、车速、转向角度
根据盖世汽车的数据,2023年空气悬架国内月度装载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至12月份单月装载量接近7万台,渗透率已达2.8%;2024年渗透率涨势迅猛,4月渗透率增长至4.5%。据盖世汽车预测,2025年空气悬架渗透率将上涨到15%左右,市场规模接近3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3%。
ac.oew43.cn。edu.cn|af.oew43.cn。edu.cn|ak.oew43.cn。edu.cn|
此外,联储证券预测,2025年至2030年,空气悬架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5%,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50亿元,渗透率将达到30%(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预计达40%)。华西证券的预测也显示,2025年乘用车空气悬架渗透率将从2021年的0.80%显著提升至15.00%。华安证券的统计表明,2023年上半年空气悬架的市场渗透率就快速上升到了3.3%,比2022年全年市场渗透率增长0.6%。中银证券则预测,2025年空气悬架整体渗透率将达到15%,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14亿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空气悬架渗透率分别为8%、2%和7%。预计到2025年,空气悬架的渗透率将达到约15%,从而带来约276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时,瑞玛精密在深交所问询回复中指出,空气悬架系统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将在20万至30万元价位区间实现突破。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未来几年内,空气悬架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15%左右,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以及成本下降等因素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