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SUV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其中,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是衡量一款混动SUV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馈电状态指的是车辆动力电池电量不足,无法独立驱动车辆,此时发动机需要介入提供动力。这种状态下,车辆的加速能力、爬坡表现以及油耗都会受到一定影响。本文将围绕国产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展开详细分析,结合多篇测试报告和用户反馈,探讨其动力是否疲软的问题。
一、馈电状态的定义与影响
馈电状态是混合动力车辆在电量不足时的运行模式。根据我搜索到的资料,当车辆电量剩余20%-30%时,通常会进入馈电状态。此时,车辆需要同时为电池充电并提供动力,因此油耗会有所增加。此外,馈电状态下,车辆的加速能力、爬坡表现以及驾驶体验都会受到影响。
二、馈电状态下动力表现的差异
不同品牌的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存在明显差异。以蓝电E5 PLUS、比亚迪宋PLUS DM-i和长安UNI-Z为例,它们在馈电状态下的性能表现各有特点。
1. 蓝电E5 PLUS
蓝电E5 PLUS在馈电状态下表现出一定的动力储备。在爬坡测试中,它能够轻松应对20度和25度的坡度,但在26度时出现前轮打滑,而UNI-Z则成功挑战27度。在馈电加速测试中,蓝电E5 PLUS的加速能力有所下滑,但衰减幅度较小。此外,其百公里馈电油耗为5.08L/100km,表现较为均衡。
2. 比亚迪宋PLUS DM-i
比亚迪宋PLUS DM-i在馈电状态下表现出色。在爬坡测试中,它能够轻松应对20度和25度的坡度,但在26度时出现前轮打滑,而UNI-Z则成功挑战27度。在馈电加速测试中,宋PLUS DM-i的馈电加速比满电更快,显示出其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优势。此外,其百公里馈电油耗为3.37L/100km,表现优异。
3. 长安UNI-Z
长安UNI-Z在馈电状态下表现出一定的动力储备。在爬坡测试中,它能够轻松应对20度和25度的坡度,但在26度时出现前轮打滑,而UNI-Z则成功挑战27度。在馈电加速测试中,UNI-Z的加速能力有所下滑,但衰减幅度较小。此外,其百公里馈电油耗为5.77L/100km,表现较为均衡。
三、馈电状态下动力表现的对比分析
从上述三款车型的测试数据来看,比亚迪宋PLUS DM-i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最为突出。它不仅在爬坡测试中表现出色,而且在馈电加速测试中也展现出较强的加速能力。此外,其百公里馈电油耗仅为3.37L/100km,表现优异。相比之下,蓝电E5 PLUS和UNI-Z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稍逊一筹,但依然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四、馈电状态下动力疲软的原因
尽管上述三款车型在馈电状态下均表现出一定的动力储备,但部分车型在馈电状态下仍会出现动力疲软的情况。这主要与车辆的混动架构和动力系统有关。例如,增程式混动(PHEV)在馈电状态下,发动机需要高负荷运转以提供动力,导致动力输出减弱。此外,部分车型在馈电状态下,发动机噪音增大,车辆震动明显,影响乘坐体验。
五、馈电状态下动力表现的优化
为了提升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厂商们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例如,领克01 EM-P在馈电状态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动力输出,其加速能力与满电状态相差不大。此外,深蓝S07搭载的超级增程系统,能够在馈电状态下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满足用户对驾驶性能的需求。这些技术的引入,使得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动力表现。
六、用户反馈与实际体验
用户的实际体验也是评估馈电状态下动力表现的重要依据。例如,有用户提到,比亚迪宋Pro DM-i在馈电状态下,动力表现良好,几乎感觉不到发动机的声音和顿挫感,动力衔接平顺。此外,有用户在高速巡航和堵车状态下使用比亚迪宋Pro DM-i,发现其在馈电状态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动力输出,加速能力与满电状态相差不大。这些用户的反馈表明,比亚迪宋Pro DM-i在馈电状态下依然能够提供良好的驾驶体验。
七、结论
综上所述,国产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大多数车型在馈电状态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动力输出。比亚迪宋PLUS DM-i在馈电状态下表现出色,其加速能力、爬坡表现和油耗表现均较为均衡。然而,部分车型在馈电状态下仍会出现动力疲软的情况,这主要与车辆的混动架构和动力系统有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厂商们将继续优化混动SUV的馈电状态下动力表现,以满足用户对驾驶性能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三款插电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性能对比与评测
比亚迪宋Pro DM馈电状态下测试
4000公里驾驶感受,说说大家关心的问题
个人购车体验与车型对比分析
试驾领克01EM-P,一款没电也好开的插混SUV
从20%到80%只需喝杯咖啡,领克900补能效率比你想象中还要快
深蓝S07与宋PLUS的对比评测
插混车馈电满载爬山路试:动力虽弱,但仍能稳行山间
混动车馈电是什么意思
汽车行业混动赛道周动态(2023年8月第2期)
公司深度分析/长城汽车
长安汽车系列深度:智能化全面加速,华为深度赋能远期成长
汽车行业认知差(一):混动技术各有侧重,无优劣之分
国产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动力表现差异的主要技术因素有哪些
1. 动力系统架构设计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混动SUV采用的混动系统架构(如P1+P2、P1+P3、P2+P3等)直接影响其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例如:
比亚迪DM-i 采用P1+P3架构,电机功率高,适合中低速工况,馈电状态下油耗较低,但高速加速时可能因动力中断而表现一般。
吉利雷神混动 采用P1+P2架构,三挡变速器结构使其在中高速工况下动力更强,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长城柠檬DHT 采用P1+P3架构,两档变速器实现中高速再加速,动力表现优于单挡结构。
2. 发动机与电机的匹配与调校
发动机的功率、扭矩、热效率以及与电机的匹配程度对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至关重要:
哈弗H6 PHEV 搭载1.5L自吸发动机,动力储备不足,馈电状态下加速能力较弱,但其6挡变速器提高了动力传递效率。
深蓝S07 采用增程专用靶向油冷发电机系统,即使在馈电状态下也能保持较高的动力输出,馈电油耗仅为4.9L/100km。
豹5 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前后轴单电机,馈电状态下加速成绩为6.40秒,虽然比满电状态有所下降,但衰减率仅为25%。
3. 变速器结构与换挡逻辑
变速器的结构和换挡逻辑对馈电状态下的动力传递效率有重要影响:
吉利银河L7 搭载3挡DHT变速箱,高速状态下换挡过程几乎无感,动力与省油平衡良好。
长安UNI-Z 在馈电状态下表现出色,尤其是在26度坡度测试中成功挑战极限,显示出其动力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适应性。
长城柠檬DHT 采用两档变速器,实现中高速再加速,动力表现优于单挡结构。
4. 电池容量与纯电续航
馈电状态下的续航里程和电池容量直接影响车辆的使用体验:
广汽传祺向往S7 CLTC纯电续航205km,综合续航1150km,馈电状态下油耗5.7L/100km,动力与能耗表现均衡。
风神L7 在馈电状态下续航276.1km,油耗4.6L/100km,表现出色。
宋PLUS DM-i 在馈电状态下动力明显不如满电时充沛,且高速行驶时车内噪音较高。
5. 驾驶模式与能耗管理
不同车型的驾驶模式和能耗管理策略也会影响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
比亚迪宋PLUS DM-i 在馈电状态下加速成绩优于满电状态,但百公里油耗较高。
深蓝S07 通过增程系统实现全程纯电驱动,馈电状态下油耗低至4.9L/100km,动力表现优秀。
哈弗H6 PHEV 在馈电状态下油耗约为6L/100km,但其怠速下发动机可以持续给电池补能,适合露营等场景。
6. 整车重量与空气动力学设计
整车重量和空气动力学设计也会影响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
奇瑞风云T9 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WLTC纯电续航100km,整车重量较轻,动力表现优于同级别车型。
宋L DM-i 搭载1.5L自然吸气发动机,纯电续航仅91km,馈电状态下动力表现较差。
总结
国产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动力表现差异的主要技术因素包括:
混动系统架构(如P1+P2、P1+P3等);
发动机与电机的匹配与调校;
变速器结构与换挡逻辑;
电池容量与纯电续航;
驾驶模式与能耗管理;
整车重量与空气动力学设计。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油耗水平和使用体验。
用户如何通过实际驾驶体验判断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是否疲软
用户可以通过实际驾驶体验来判断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是否疲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感受:
加速响应:在馈电状态下,用户会明显感觉到加速不如满电时顺畅。例如,有用户提到在满载情况下,即使深踩油门,车辆的加速也变得迟钝,甚至接近“电瓶车”的感觉。此外,部分车型在馈电状态下,0-100km/h的加速时间会显著增加,例如豹5在馈电状态下加速成绩为6.40秒,比满电状态下慢了25%。如果用户在高速或城市快速路上发现加速变得迟缓,甚至需要频繁换挡或深踩油门才能维持速度,这可能是动力疲软的表现。
发动机介入感:在馈电状态下,电机不再提供动力,车辆完全依赖发动机驱动。用户可能会感受到发动机的介入感增强,尤其是在低速时,发动机的声音会更加明显,甚至在城市道路中也能听到发动机的运转声。如果用户在馈电状态下频繁听到发动机的噪音,或者在高速行驶时感觉动力输出不连贯,这可能是动力疲软的表现。
高速行驶表现:在高速状态下,馈电SUV的动力表现通常会受到较大影响。例如,有用户提到在高速巡航时,车辆的动力输出会变得不稳定,尤其是在大油门情况下,动力响应变慢,甚至出现“失速”现象。此外,部分车型在高速馈电状态下油耗较高,例如豹5的实测油耗为13.85L/100km,而风神L7则表现出色,油耗仅为4.6L/100km。如果用户在高速行驶时发现动力不足,油耗增加,或者车辆在高速状态下频繁换挡,这可能是动力疲软的表现。
悬挂与操控感受:在馈电状态下,由于动力输出减少,车辆的悬挂调校可能会显得偏软,尤其是在过弯或颠簸路段时,车身摆动较大,操控性下降。如果用户在馈电状态下发现车辆在过弯或颠簸路段时车身不稳定,或者转向不灵敏,这可能是动力疲软的表现。
续航里程与能耗:虽然续航里程和能耗不是直接反映动力疲软的指标,但它们可以间接反映车辆在馈电状态下的表现。例如,风神L7在馈电状态下能够以276.1公里的续航里程完成长途行驶,而比亚迪宋Pro DM-i在馈电状态下动力明显不如满电时充沛。如果用户在馈电状态下发现车辆续航里程明显下降,或者油耗增加,这可能是动力疲软的表现。
驾驶模式切换:在馈电状态下,用户可能需要频繁切换驾驶模式,例如从EV模式切换到HEV模式,以维持动力输出。如果用户在馈电状态下发现车辆频繁切换模式,或者在某些工况下无法正常切换,这可能是动力疲软的表现。
用户可以通过观察车辆的加速响应、发动机介入感、高速行驶表现、悬挂与操控感受、续航里程与能耗以及驾驶模式切换等方面,来判断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是否疲软。如果发现车辆在这些方面表现不佳,可能需要考虑选择动力输出更均衡的混动车型。
未来哪些技术进步可能显著提升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输出
未来,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动力输出的显著提升,将依赖于多项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以下是一些可能带来这一变革的关键技术方向:
高功率电池与能量密度提升
未来增混车型将标配40度以上的车载电量,甚至达到50度以上。这不仅提升了纯电续航能力,也使得在馈电状态下,车辆仍能保持较高的能量储备,从而支持更强的动力输出。此外,增混专用电池将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实现亏电状态下的高功率输出,为车辆提供更持久的动力支持。
高效热效率发动机
自然吸气发动机有望达到45-46%的热效率,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将迈入44%的新高。这意味着发动机在低电量状态下仍能以高效模式运行,减少能量损耗,从而提升整体动力输出。例如,长城汽车的E20NB发动机通过米勒循环、低压EGR系统等技术,实现了39.2%的超高热效率,馈电状态下能耗降低超过8%。
高转速电机与分布式驱动技术
高转速电机和分布式驱动技术将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为混动SUV带来更高效的动力分配和操控性能。易四方的全分布式驱动技术路线,将实现四轮独立驱动,进一步提升车辆在馈电状态下的加速能力和操控稳定性。例如,领克900的EM-P智能电混系统,无论电池处于满电还是馈电状态,其加速响应始终如一,打破了传统混动需牺牲性能换续航的行业认知。
智能电混系统与多模式切换
未来的混动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根据实际场景自动切换工作模式,实现纯电、混动、增程等多种模式的无缝衔接。这种智能切换不仅提升了燃油经济性,也确保了在馈电状态下仍能保持强劲的动力输出。例如,领克900的EM-P智能电混系统支持三套动力组合,包括1.5T双电机、2.0T双电机及2.0T三电机,成为同级唯一进入零百加速“4秒俱乐部”的增混SUV。而魏牌全新蓝山的Hi4性能版则通过自动切换至纯电、混动、直驱、并联等多种模式,实现全工况效率最优。
800V高压平台与超大电池组
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将显著提升充电速率,使3C快充成为20万元以上增混车型的标配。同时,超大电池组的引入将进一步提升车辆在馈电状态下的续航能力,确保用户在长途自驾过程中仍能享受稳定且强劲的动力输出。例如,长城汽车的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搭载了双4秒级2.0T混联系统,馈电状态下加速至4.7秒,并采用全球第一的超大混动电池组。
模块化设计与快速开发能力
未来混动系统将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插电、增程混动等多种形式,满足全球不同区域用户的需求。这种设计不仅加快了整车开发速度,也使得不同品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适配动力系统,从而在馈电状态下提供更优的动力表现。
未来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动力输出的显著提升,将依赖于高功率电池、高效热效率发动机、高转速电机、智能电混系统、800V高压平台以及模块化设计等多方面的技术进步。这些技术的协同作用将为用户提供更稳定、更强劲的动力体验,同时兼顾燃油经济性与续航能力。
不同品牌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有何差异
不同品牌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受到混动系统设计、电池容量、发动机性能以及使用场景等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对不同品牌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的详细分析:
比亚迪插混车型:比亚迪在混动技术方面表现突出,其插混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较为优秀。例如,比亚迪秦PLUS DM-i的百公里馈电油耗为3.8L/100km,而比亚迪宋PLUS DM-i的馈电油耗为4.4-4.5L/100km。此外,比亚迪海豹05 DM-i也通过先进的混动技术和优化的动力系统,实现了较低的馈电油耗。这表明比亚迪在混动系统设计上具有较强的技术
we.oe2m8.cn。edu.cn|wf.oe2m8.cn。edu.cn|wc.oe2m8.cn。edu.cn|
吉利插混车型:吉利的插混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相对较好。例如,吉利的百公里馈电油耗为4.1L/100km。虽然具体数据未提及,但可以推测其在混动系统设计上与比亚迪类似,具备一定的燃油经济性。
wh.oe2m8.cn。edu.cn|wy.oe2m8.cn。edu.cn|wg.oe2m8.cn。edu.cn|
广汽插混车型:广汽的插混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也较为稳定。例如,广汽的百公里馈电油耗为4.3L/100km。广汽在混动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积累,其车型在馈电状态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燃油效率。
奇瑞插混车型:奇瑞的插混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略高。例如,奇瑞的百公里馈电油耗为4.6L/100km。这可能与其混动系统的优化程度和电池容量有关,但整体表现仍优于同级别燃油车。
大众插混车型:大众的插混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相对较高。例如,大众途观L PHEV的百公里馈电油耗为5.8L/100km。这可能与其混动系统的优化程度和电池容量有关,但整体表现仍优于同级别燃油车。
日产插混车型:日产的插混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较差。例如,日产探陆混动的百公里馈电油耗为7.01L/100km,且实测油耗比官方数据高出2.3L。这表明日产在混动系统的优化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其在馈电状态下油耗较高。
丰田插混车型:丰田的插混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较为稳定。例如,丰田威兰达PHEV的百公里馈电油耗为5.3L/100km。丰田在混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馈电状态下的油耗仍高于比亚迪等品牌。
蓝电E5:蓝电E5作为一款10万级插混SUV,其馈电油耗为5.4L/100km。尽管其价格较低,但其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仍优于同级别燃油车,显示出其在混动系统设计上的优势。
其他品牌:除了上述品牌外,其他品牌如宝马、奔驰等在混动SUV领域的表现也各有特点。例如,宝马X1 PHEV的百公里馈电油耗为5.5L/100km,而奔驰等品牌在混动SUV领域的表现则相对较少提及。
不同品牌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受到混动系统设计、电池容量、发动机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比亚迪、吉利、广汽等品牌在混动系统设计上较为先进,能够有效降低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而日产、丰田等品牌在混动系统的优化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其在馈电状态下油耗较高。
馈电状态下混动SUV的加速性能与满电状态相比有何变化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电池电量的减少,导致电机输出功率受限,从而影响车辆的加速能力。不同品牌和车型的馈电加速性能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如下:
极氪9X:极氪9X在馈电状态下,零百加速与满电状态的差异仅为0.2秒,显示出其优秀的动力系统设计和高效的能量管理能力。
问界M7:问界M7在满电时的0-100km/h加速最快用时4.69秒,而在馈电状态下,由于电池电量不足,两个电机无法发挥全力,0-100km/h加速时间增加至8.42秒,相比满电状态慢了3.73秒,衰减率高达45%。
蓝电E5 PLUS:在馈电状态下,蓝电E5 PLUS的0-100km/h加速时间比满电状态下慢了1秒左右,但整体性能下降幅度较小,属于可接受范围。
比亚迪宋PLUS DM-i:比亚迪宋PLUS DM-i在馈电状态下,0-100km/h加速时间比满电状态下更快,显示出其在馈电状态下仍具备较强的加速能力。
长安UNI-Z:长安UNI-Z在馈电状态下,0-100km/h加速时间比满电状态下慢了约1秒,但整体性能下降幅度较小,属于可接受范围。
长城汽车:长城汽车的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搭载双4秒级2.0T混联系统,馈电状态下加速至4.7秒,显示出其在馈电状态下仍具备较强的加速能力。
其他品牌:一些品牌如奇瑞、吉利等的混动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加速性能衰减较大,差距可达30%以上。
馈电状态下混动SUV的加速性能与满电状态相比,通常会有所下降,但不同品牌和车型的差距较大。部分高端车型如极氪9X和长城汽车的混动SUV在馈电状态下仍能保持较强的加速能力,而一些中低端车型则可能表现出较大的性能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