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萝卜快跑宣布与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Uber达成战略合作,萝卜快跑将接入Uber出行网络,在全球多个市场部署数千台无人驾驶汽车,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已经官宣的最大车辆规模的无人驾驶合作。
按照计划,2025年年底前,双方将率先在中东市场部署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未来计划逐步扩展至更多国际市场。服务上线后,乘客可通过Uber App呼叫到由萝卜快跑提供服务的无人驾驶车辆。
2025年以来,Robotaxi市场持续升温。目前,Waymo已在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奥斯汀、亚特兰大等城市开启规模化运营,即将进入华盛顿、拉斯维加斯等城市。
6月22日,特斯拉正式开启奥斯汀试运营,并且正在扩大运营区域,申请进入奥斯汀更多地区,在凤凰城测试和运营其无人驾驶汽车。
在全球市场,萝卜快跑、Waymo和特斯拉一直是全球最具代表的Robotaxi玩家。作为中国Robotaxi排头兵,萝卜快跑希望通过十余年积累,与国际巨头同台PK,争夺Robotaxi科技产业高地。
十余年积累3大优势PK巨头
毫无疑问,全球Robotaxis市场正在迎来丰收时刻。此时再来看萝卜快跑与Uber的合作,颇有宣誓主权的意思。作为Robotaxi从0到1的推动者和参与者,萝卜快跑作为中国Robotaxi的排头兵,希望在市场丰收时刻在全球巨头Waymo和特斯拉面前打出中国无人驾驶公司名片。
显然,萝卜快跑有这个实力。早在2013年,百度入局自动驾驶,经过12年的技术积累,萝卜快跑有3条可见的先发优势:
1、数据积累。
萝卜快跑已在全球15个城市落地,无人驾驶车队已驶入北京、深圳、武汉、重庆等多个城市。截至目前,萝卜快跑总服务订单量超过1100万次,总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萝卜快跑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的1/14。
Robotaxi不仅是技术问题,也牵扯到人文、心理学,企业安全行驶的里程数越多越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更有利于技术推广。
2、安全冗余。
全球Robotaxi技术线路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Waymo“高精地图+多传感器融合”方案,Waymo自建高精地图,自研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虽然安全下限兜底非常高,但整体成本过高,据说Waymo第五代车型的成本在20万美元左右,非常不利于商业化运营和大规模铺设。
另一种是特斯拉的“无高精地图+纯视觉”方案,能省的成本全部干掉,但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安全下限和冗余问题让人担忧。尤其是后者,L4级Robotaxi和L2辅助驾驶不一样,因为L2背后兜底的是人,而L4背后兜底的是系统,所以Robotaxi对安全冗余的要求非常高,一套系统失效另一套系统要“随时待命”,而软件冗余一般又建立在硬件一定的基础上,所以基本的硬件不能省。
相较而言,萝卜快跑采用了更折中的方案。以第六代车型来看,其传感器方案如下:
激光雷达:车顶1颗主雷达(前向长距探测)+ 两侧各1颗补盲雷达(侧向覆盖)+ 后向1颗雷达(盲区消除)。实现5×360°无死角感知,点云密度是Waymo车型的1.5倍。
摄像头:前视(4个)、侧视(4个)、后视(2个)、环视(2个),覆盖200米内动态目标。
毫米波雷达:前向(3个)+ 侧向(2个),与激光雷达数据互补,解决遮挡物检测(如突然横穿的行人)。
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采用“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产品+安全架构”方案,通过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为安全兜底。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安全冗余下,价格干到了20万人民币级别。
这样既集成了Waymo和特斯拉的技术优势,同时又规避了二者各自的问题。既能保证一定的安全冗余,又在商业化上具备可实施性。
3、技术普适。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经历了几个大的时期,最开始是规则驱动,到后来的模仿学习,再到现在端到端神经网络。接下来整个行业会向VLA大模型和思维链方向切换。目前全球仅有特斯拉等少数几家企业通过大模型和思维链模型设计自动驾驶架构。
萝卜快跑采取和特斯拉一样的大模型思路,通过超大规模参数、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训练模型,它的优点是泛化能力强,复杂场景的应对处理好,安全上限高等。但这也是最难得技术路线,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和算力基础不敢轻易尝试。
2017年以来,百度开始推动无人驾驶系统从规则驱动逐步转向数据驱动、模型化架构。到2023年,萝卜快跑率先在无人驾驶领域实现了视觉大模型技术的应用。2024年,百度Apollo推出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别无人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
大模型提升了技术部署的泛化能力。这是萝卜快跑在全球迅速攻城拔寨是主要支撑。
立足全球 更需政策助力
以上优势积累让萝卜快跑在全球市场遍地开花。
3月28日,萝卜快跑官宣与迪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迪拜部署超1000台无人驾驶汽车,今年5月已在迪拜开启道路测试;
5月13日,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百度正积极探索将旗下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业务扩展至瑞士与土耳其。
6月1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运输署发布消息称,萝卜快跑已获批在香港东涌的指定路段和时段开展测试。
以中国大陆为轴心向全球辐射,萝卜快跑已经在Robotaxi领域拉起了一道马奇诺防线,后来者要想追赶萝卜快跑的进度并不容易。不同区域的商业环境,人文习惯,法律法规,交通规则都不一样,开拓的难度非常大。更重要的是,这些优势没有办法速成,只能日复一日的积累和沉淀,当其他企业还在从0到1开荒的时候。萝卜快跑已经在全球市场加速狂奔。
站在更宏大的视角看,Robotaxi不仅是企业之间的较量,更是全球各国争抢的技术高地。
开枝散叶不仅仅是商业版图的拓宽,而是萝卜快跑作为中国科技企业排头兵与全球巨头同台PK,争夺科技高地。
各国企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背后政策的大力支持。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传统汽车制造国早已经针对自动驾驶立法,并从国家战略层面实施产业部署。
此前,英国《自动驾驶汽车法案》获得王室批准,为无人驾驶产业在英国的发展建立了全套的法律框架。美国更是一路开绿灯,特斯拉才得以快速试运营和投放。
在全球Robotaxi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也应该加大力度,给予无人驾驶更多的政策支持,让企业有更大的后盾参与全球市场的竞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