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在天门市黄潭工业园区内,湖北凯圣集团义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暨中韩合资KSG公司开业盛典启幕,标志着凯圣集团这家本土企业与韩国企业携手的双引擎项目正式扬帆起航。
共同见证凯圣全球化征程起航。
双轮驱动启新程
携手同行开新局
凯圣集团董事长周俊平在致辞中表示,义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成立,是集团延长产业链的关键一步——双方将形成年产250万套汽车转向器高精度主要零部件的产能。他同时强调,与韩国KOM株式会社合资的KSG公司,更是集团“拥抱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我们要通过校企合作(湖北大学)与国际合作,在变革中抢占先机。”
韩国KOM公司董事长、凯圣集团科技株式会社KSG公司董事长朴海燕清晰勾勒出双方合作的蓝图:“KOM是多元化企业,深耕国际贸易与汽车轮毂轴承制造。KSG的成立,是双方在资金、技术、人才上的深度融合——我们要为全球车企提供高性能方向机,不仅打入韩国主机厂供应链,更要进军全球售后市场。”
在签约环节中,湖北凯圣集团总经理汪艳兵与韩国KOM公司总经理刘伟平代表双方落笔签约,中韩企业的握手成为现场最生动的注脚。仪式尾声,凯圣艺术团的文艺演出登场,为盛典画上圆满句号。
文艺表演《凯圣之歌》。
补链强链固根基
跨国合作拓蓝海
此次开业,背后是产业升级与国际合作的深层逻辑。
对凯圣集团而言,义嘉公司是“补链强链”的关键。作为专注汽车转向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凯圣此前已在核心部件领域积累优势,而义嘉的250万套产能将填补转向器高精度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空白,使产业链从“研发-组装”延伸至“核心部件制造”,大幅提升成本控制与响应速度。
公司大门。
KSG公司的诞生则是中韩汽车产业优势互补的必然。韩国是全球汽车零部件第四大销售国,在精密制造与国际供应链管理上经验丰富;凯圣则熟悉中国市场,在转向系统研发上有本土优势。双方合资的KSG聚焦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高端方向机,恰好契合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浪潮。
从地方经济视角看,项目的意义更为多元。义嘉公司扎根天门,将直接带动黄潭工业园区的就业与配套产业发展;KSG虽基地在韩国,但其技术合作与市场联动将反向赋能凯圣本土研发,形成“韩国生产、全球销售、天门研发”的协同格局。正如周俊平所言:“我们要成为‘荆楚大地汽车零部件制造的领头雁’,这不仅是规模目标,更是产业带动的责任。”
技术反哺谋共赢
全球落子布新篇
谈及未来,凯圣与KOM的蓝图清晰而务实。
义嘉公司将以“250万套产能”为起点,计划通过几年时间,实现与国内主流车企(如东风、上汽)的配套合作,并依托凯圣的现有渠道,打入东南亚售后市场。周俊平透露:“我们已与湖北大学达成协议,联合研发轻量化转向部件,目标是将产品精度提升15%,成本降低10%。”
调试新设备。
KSG公司则瞄准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按照规划,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后,预计首年将实现50万套方向机的产能,主要供应韩国现代、起亚等主机厂;2027年前,逐步进入欧洲、北美市场。朴海燕表示:“KSG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桥梁——我们计划通过这一平台,将天门的特色农产品、纺织机械等引入韩国,实现‘产业合作+贸易联动’的双向共赢。”
更深层的愿景在于技术协同。双方约定,KSG的研发成果将同步反哺凯圣国内团队,而凯圣在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上的本土经验,也将助力KSG开发适配中国市场的产品。“未来5年,我们要让‘天门研发’成为KSG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周俊平的话语中透着自信。
从鸣炮启幕到签约落笔,这场开业盛典不仅是两家公司的起点,更是中韩中小企业合作的一个缩影——以技术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