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阵营微妙稳固,二、三阵营存大变数,第四阵营谋逆天改命。
全球汽车产业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过去5年在中国汽车市场演绎得淋漓尽致。
前几年前中国主要车企集团还呈现“六大四小”格局(即六大汽车央国企外加奇瑞、长城、吉利、比亚迪),持续了十余年;在百年跨国汽车巨头的扶持下,中国头部上市车企集团,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然而,时代变了,而且快得让人毫无招架之力,后来各种新势力如雨后春笋,汽车行业百家争鸣。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主要上市车企陆续公布销量业绩后,彻底天变!四小变成“两强两大”;过去的”六大“,则境况各有不同;造车新势力死伤惨重,剩者为王。
截至7月18日,《汽车K线》统计的18家主要上市车企集团上半年全球累计销量为1458.15万辆,占同期中国汽车总销量约93%。其中,10家车企集团增速跑赢行业大盘,仅4家销量同比减少。
2025年以来,在“两新”政策叠加价格战的持续促进下,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中国汽车销量为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显示的零售数据增速同样亮眼,显示出中国汽车业为推动实体经济和消费做出很大贡献。
随着资本造车大潮逐渐褪去,中国汽车行业马太效应越加显现。
今年上半年,高居榜首的比亚迪销量为214.6万辆,而排在最后的蔚来累计销量为11.4万辆,两者相差近19倍。
《汽车K线》发现,中国主要上市车企集团上半年销量已经分化为“四大阵营”,且各有特点。
在第一阵营中的三家车企集团,规模基本处于约200万量级,分别为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控股集团,两家为中国民营上市车企。
这三家2025年上半年销量分比为214.6万辆、205.26万辆和193.17万辆,同比增长33%、12.35%和3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占中国汽车上半年总销量39.2%,可谓强者恒强。
吉利控股集团与上汽和比亚迪的差距其实并不算大,也就在10万、20万之间,极有可能在下半年发生变化。
目前,比亚迪国内有意控制收敛、加速海外扩张;上汽集团则是合资企稳、华为合作加码,夺回王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吉利控股集团的主体,收紧拳头回归“一个吉利”,吉利汽车集团上半年销量达到140.9万辆,同比增幅高达47.45%。
由于新产品阵容持续发力,吉利汽车(0175.HK)上调全年目标至300万辆,是所有中国上市车企唯一上调目标的,也让吉利控股集团全年有望突破400万辆大关。
如果沃尔沃下半年销量回暖,叠加吉利汽车在强产品周期推动下,十年前夺取中国品牌销量第一宝座,十年后拿下中国(上市)车企集团销量桂冠,更让人拭目以待。
相比第一阵营在规模上遥遥领先(较第二阵营领先超35万辆),第二、三阵营7个席位主要被央国企占据(长城汽车第10位),情况也显得复杂很多。
中国一汽、长安汽车、奇瑞控股上半年销量分别为157.1万辆、135.5万辆和126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6.1%、1.59%和14.49%。
在三大汽车央企中,2025上半年中国一汽表现最好,销量增速差强人意。
得益于大众和丰田在华积极调整策略和产品结构,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总体在所有合资车企当中表现稳健,稳住了一汽集团的基本盘。
靠自身实力在央企重组整合夺取主动权的长安汽车,前6个月保持相对稳定。
由于自主板块表现较强,长安汽车没有像其他国有汽车集团那样,受合资车企销量下滑过多的拖累。
不过,就长安汽车目前的增速,倒是很有可能被海外市场非常强、正冲刺港股IPO的奇瑞集团后来居上。
—延伸阅读—
今年上半年,奇瑞旗下几大品牌表现可圈可点,重新梳理国内销售业务组织构架后,奇瑞有望迎来新一波增长。
由于下滑幅度达到14.72%,东风汽车集团(不纳入参股的赛力斯)上半年销量仅为82.39万辆,险些被北汽集团超越,后者上半年销量为81.7万辆,增幅为6%(其中,北汽蓝谷半年销量为6.7万辆,大增139.73%)。
如果下半年东风集团还不能止跌企稳,那么这个曾经在六大汽车央国企销量排行第二的大型汽车集团,可能会在此消彼长中,沦为倒数第二。
所幸的是,东风汽车已经意识到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奕派科技独立,东风日产新能源产品全面本地化,甚至有望出口,倒是有可能稳住总体基盘。
与东风集团处境类似的广汽集团也处于调整期,上半年销量为75.53万辆,同比下滑12.48%。
类似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也在稳合资,强自主的同时,加强与华为合作。
随着广汽丰田拉动,传祺、埃安、昊铂三大自主品牌统合管理略显成效,该公司董事长拜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或加速双方合作快速落地,推动集团重返上升通道。
与第三阵营的东风、北汽、广汽三个老大哥相比,仍有差距的长城汽车上半年销量为56.98万辆,同比微增1.81%。
这让魏建军一直在进行组织构架和产品结构调整,诸如提拔内部人才,加强欧拉品牌切入纯电小车市场,以应对方盒子和硬派越野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对手过多的局面。
7月18日,长城汽车发布业绩公告,上半年营收为923.67亿元,同比增长1.03%,与销量增速保持同步;归母净利润为63.37亿元,同比下降10.84%,在价格战激烈的上半年,该业绩表现实属不易。
与前三大阵营50万,100万,150万和200万量级相比,第四大阵营目前半年销量均低于30万辆,但中国有句俗话,拳怕少壮,后生可畏。
半年销量业绩增速超100%的上市车企均出自于该阵营,且均为造车新势力。分别为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和小米集团的155.68%、279%和483.93%。
由于头顶“半价理想”的高性价比光环,且拥有纯电和插电两种新能源路径,零跑汽车上半年销量突破20万辆,达到22.17万辆,称雄造车新势力。
原“一哥”理想汽车由于高端混动市场竞争惨烈,以及首款纯电动车型折戟,上半年勉强超过20万辆,同比仅微增7.9%。
虽然背靠华为,但赛力斯上半年销量为19.86万辆,罕见同比下滑15.77%,为18家上市车企中,半年销量下滑最大的企业。
「来源:赛力斯公告」
不过,新车上市有望改善业绩表现,更重要的是,高价值车型占比提升,已经让其财务业绩大为改善,盈利能力增强。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赛力斯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66.2%到96.98%,为27亿~32亿元。
这不免为现阶段普遍追求销量增长、拉高市占率的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一个非主流样板。
在争议中狂奔的小米集团(汽车),上半年不仅创造中国汽车工业的奇迹,也实现了所有上市车企集团最高增速,以15万辆直接碾压了造车新势力IPO第一股蔚来(11.4万辆),将有三个品牌的蔚来压在最后一位。
不过,李斌的低价萤火虫和最新乐道L90似乎燃起了蔚来再战的信念,并得到市场认可。尤其在资本市场,蔚来最近这一波,赢麻了!
似乎车卖的好,不如心跳玩的好……
四大阵营不仅是市场份额重新划分,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中,依托“两新”政策与新质生产力,加速企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这场深刻变革,正推动产业资源向头部集中,随着汽车行业反内卷行动深化、规范竞争秩序,中国汽车业格局也正变得愈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