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郭台铭怎么也没想到,又一个富士康问世!净利润近百亿,员工24万
创始人
2025-07-21 13:49:10
0

前言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富士康就是制造业的天花板,郭台铭更是 代工皇帝般的存在。

可现实偏偏爱打脸:那个曾经在流水线上埋头苦干的女工王来春,如今创立的 立讯精密已经成了让郭台铭夜不能寐的强劲对手。

师父眼睁睁看着徒弟长大成狼,这种戏剧性反转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 商业密码

2688亿!当"徒弟"的营收让"师父"坐不住了

立讯精密2024年营收2688亿,这个数字直接把郭台铭震懵了。

要知道,净利润133亿员工24万人,这规模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了。

从1997年王来春递交辞职信那一刻起,估计郭台铭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曾经在富士康流水线上默默无闻的女工,27年后会成为自己最头疼的竞争对手。

更让人咂舌的是,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简直像坐了火箭。

2020年还只有28亿的收入,到了2024年直接飙到137亿

这种增长速度,连专门研究企业发展的专家都直呼看不懂。

而且人家还不满足于此,收购德国莱尼集团,拿下特斯拉Cybertruck的中控模块订单。

王来春这个女人,真的有点狠。

从技术工人一路爬到管理层,在富士康待了整整10年。

攒够了经验和人脉,毅然决然选择出来单干,这份魄力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更关键的是,富士康非但没有打压,反而还给订单让她生产零件。

这波操作,现在回头看简直就是"养虎为患"的经典案例。

2010年是个关键节点,立讯精密拿到16笔投资并购

手机、汽车、通信,各个领域都开始插一脚,成功挤进了华为和苹果的供应链体系。

从那时候开始,师父和徒弟的关系就开始变味了。

最让郭台铭想不通的是AirPods这单生意。

原本的代工厂英业达搞不定,苹果转头就找到了立讯精密。

结果人家三天就能交货,良品率接近100%

连库克都忍不住夸了一句"这简直就是顶尖工厂"。

一个女工的出走,撬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地基

王来春的成功,背后其实是制造业人才流动的一个缩影。

富士康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最终成了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活水源头。

这种"人才溢出效应",现在想想还真是挺讽刺的。

立讯精密能够崛起,核心就在于组织创新能力

24万员工里面,技术团队就有几千人,这个配置在同行里算是相当豪华了。

新公司就是有个好处:船小好调头,决策快,执行力强。

富士康呢?大企业病已经很明显了,层级多,流程复杂,反应慢。

最典型的就是印度建厂这件事。

郭台铭为了跟苹果保持同步,大手一挥就跑到印度投资建厂。

结果呢?印度工人的生产效率和中国工人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iPhone良品率只有50%,这个数字简直让人无语。

网友们都调侃说印度产的手机"有咖喱味"。

这话虽然刻薄了点,但确实反映出了文化差异和管理模式不适应的问题。

反观立讯精密,人家就老老实实在中国深耕市场,专心搞技术创新。

结果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王来春那句话说得挺有意思:"能与凤凰同飞的必是俊鸟。"

听着谦虚,实际上野心藏得挺深的。

苹果这只"凤凰"选择了立讯这只"俊鸟",库克的判断力还是很准的。

2021年,立讯精密来自苹果的订单收入就高达1140.55亿元,占总收入的55.43%。

这种深度合作关系的建立,说明立讯精密确实有两把刷子。

不是随随便便哪家代工厂都能获得苹果如此信任的。

技术水平、生产效率、质量控制,每一项都得过硬才行。

不止立讯精密,"学生超越老师"正成为制造业新常态

立讯精密的逆袭故事虽然精彩,但在制造业里并不是孤例。

比亚迪的发家史更传奇一些。

从给摩托罗拉做电池的小代工厂,到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霸主。

这种咸鱼翻身的剧情,简直比电影还精彩。

小米生态链的企业群也在上演类似的好戏。

那些原本只会给大牌做代工的工厂,现在个个都有了自己的品牌梦想。

从代工厂到品牌商,这个转变的背后是整个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后浪推前浪"的现象?

核心原因就是技术变革期最容易产生格局洗牌。

传统巨头像大象,体型庞大但转身慢;新兴企业像猎豹,体量小但反应快。

当市场风向变了,灵活性就比规模更重要。

拿无线耳机这个市场来说,技术门槛其实不算特别高。

但是生产效率、良品率、交货周期,这些细节的竞争就很残酷了。

立讯精密能把AirPods的交货周期压缩到3天,这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

英业达做不到,富士康当时也做不到,立讯精密做到了。

这种"师傅带出徒弟,徒弟干翻师傅"的戏码,反映了什么?

说到底,是整个制造业从拼规模到拼创新的根本转变。

过去那种靠人海战术和规模效应的粗放模式,已经不太好使了。

现在比的是技术含量、创新能力和组织效率。

立讯精密在AI领域的布局也很有意思。

跟英伟达合作,承接2万台DGX服务器订单。

从传统制造向AI硬件服务延伸,这个转型思路挺超前的。

郭台铭可能到现在还没完全想明白,这个徒弟是怎么跑这么快的。

但这种成功也不是没有风险的。

立讯精密对苹果的依赖度达到70%以上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过度依赖单一大客户早晚是个隐患。

AI时代来了,下一个被"徒弟"干翻的会是谁?

苹果已经开始玩供应商多元化的把戏了。

屏幕供应从三星一家独大,变成三星、LG、京东方三足鼎立。

这种风险分散策略,就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供应商: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富士康的"独家供应商"地位,已经成为历史了。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这种多元化策略确实明智。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了。

疫情期间的供应链中断,给所有企业都上了一课。

韧性比效率更重要,这个道理现在大家都懂了。

AI时代的制造业,游戏规则变得更加残酷。

技术创新和人才价值正在全面碾压传统的规模优势。

立讯精密在高速铜缆、光模块领域的布局,就是在为未来下注。

224G高速线缆已经量产,800G光模块也进入量产阶段。

与英伟达、谷歌这些AI巨头的合作,说明立讯精密的眼光确实长远。

传统制造业向AI硬件服务转型,这个赛道还很新,机会很大。

郭台铭在这方面的布局,明显慢了半拍。

不过话说回来,立讯精密的风险也不小。

2024年9月,iPhone 16销量不如预期,苹果股价下跌2.78%。

立讯精密当天上午就跌了6%,这个联动性太强了。

真的是"苹果打个喷嚏,立讯就感冒"的节奏。

从长远来看,制造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新技术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客户需求变化越来越快。

在这种环境下,持续学习和快速适应比什么都重要。

富士康的今天,可能就是其他传统制造巨头的明天。

立讯精密虽然现在风头正劲,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汽车电子业务的增长势头不错,从28亿涨到137亿,这个方向值得继续深耕。

多元化发展,减少对苹果的依赖,这是必须要走的路。

否则,今天的成功可能就是明天的包袱。

制造业从来不缺乏逆袭的故事,但能持续成功的企业并不多。

王来春能否带领立讯精密走得更远,还得看她应对变化的智慧。

毕竟,没有永远的第一,这是制造业的铁律。

结语

制造业从来不缺逆袭的励志故事,缺的是在成功后还能保持创新饥渴感的企业家精神。

AI时代的游戏规则更残酷:技术创新和人才价值正在全面碾压规模优势。

面对这波技术革命的大浪潮,你觉得传统制造企业还有哪些翻身的机会?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蚂蚁庄园今天问题正确答案:我国...   我国古代计时法中的“丑时”指的是几点到几点?这是2025年蚂蚁庄园7月27日今日庄园小课堂的问题...
免费学前教育迈出关键步伐 惠民... 学前教育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曾受到广泛关注。 针...
中华全国总工会调研组到我省调研... 7月24日到2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高凤林一行到我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就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
加拿大多伦多:街头老爷车展 加拿大多伦多7月26日举办街头老爷车展,吸引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7月26日,人们在加拿大多伦多参...
在武汉,每卖出10辆车,6辆都... 大家爱买新能源车,已经不算新闻。 但武汉汽车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告诉记者,现在在武汉,每卖出10辆...
一汽奥迪Q6L e-tron预... 豪华纯电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一汽奥迪则以一场创新的预售发布会再度引领风潮。7月26日,一汽奥迪Q6L...
先享价35.3万起!奥迪Q6L... 7月26日,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预售开启,先享礼遇价35.3万元-40.3万元,涵盖奥迪...
电动quattro加持,35.... 2025年7月26日,一汽奥迪在一场主题为“美学与科技交融”的预售发布会上,正式开启了Q6L e-t...
一汽奥迪Q6L e-tron家... 7月26日,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预售开启,先享礼遇价35.3万元-40.3万元,涵盖奥迪...
续航与安全双升级!奥迪Q6L ... 7月26日,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预售开启,先享礼遇价35.3万元-40.3万元,涵盖奥迪...